【研途榜样】从研究生十佳团队走出的十佳学生干部

王豪杰,中共党员,威海校区2021年度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班长,通信学生党支部书记,威海校区雷达站团队成员,师从李博副教授,本科获得“2+2辅导员”聘用资格,研究生期间学习成绩87.74,研究方向为可重构智能超表面技术。曾得哈工大十佳学生干部、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已累计发表第一作者EI检索学术论文1篇,创新创业方面获得1个国家级一等奖、3个省级一等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目前,已获得推荐攻博优秀生源资格,将继续在哈工大攻读博士学位。


在研究生十佳团队中学习进步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雷达站团队是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永坦院士创建,在威海扎根传承,威海校区雷达站团队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以于长军教授为“主心骨”的大团队。王豪杰于2014年9月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开始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学习,入学那天起他就被校区海岸的雷达站深深吸引。他曾说:“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新体制雷达所具有的重大战略意义,通过通信专业老师的言传身教,我看到了刘永坦院士精神的传承,更看到了哈工大科技报国精神的传承。刘院士的精神深深激励着我,虽然新体制雷达道路很苦很难,但只要国家有需要,就把国家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并为国排忧解难。”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学习,他一直以雷达站创始人刘永坦院士、党的十九大代表于长军教授为楷模榜样,砥砺前行,奋发作为。专业基础理论扎实,科研能力强,结合哈工大威海校区海洋强国特色,本科阶段和雷达站团队成员一起做项目,本科毕设为基于USRP的高频地波通信系统仿真,具备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的开发能力。硕士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名列前茅,多门课程成绩在90分以上,共计荣获两次一等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以第一作者身份上发表一篇EI检索论文。参与的科研项目有基于网络编码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星地通信链路层高效传输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创新创业方面获得ICAN创新创业比赛中国总决赛一等奖。未来他瞄准6G人工智能通信发展的机遇,师从吴少川教授,深耕中国人自己的提出的关键技术——可重构智能超表面技术的研究,打造哈工大的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和机器学习的硬件平台,推动产业应用,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从十佳团队中走出的十佳学生干部

   王豪杰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一直担任班长和党支部书记的职务。他所在的本科班级曾获得优良学风班和优秀团支部,班级就业率100%,没有一名同学掉队。因为热爱学生工作,同时受自己辅导员热爱学校、关心关爱学生的影响,本科毕业时,他也选择了“2+2辅导员”留校工作,为校园建设助力,与学生们一同成长。王豪杰热爱学校,很多次人生重大选择都义无反顾地选择在哈工大。2020年疫情爆发,他所带的260余名毕业生受到严重影响,他克服困难,提前到岗,精准施策帮扶每一名同学顺利毕业就业,工作期间获得哈工大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荣誉。进入研究生阶段,威海校区的研究生规模增加,带来了更大的管理难度,他主动请缨,做研究生辅导员助理,竞选研究生会主席团,构建桥梁纽带,继续发挥好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将自己的爱国爱校情怀传递给更多同学,激励更多同学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




感悟分享•激励后学


要奋发作为,追求卓越,不断进步。王豪杰结合自身从本科到研究生成长经历来说,深刻认识到应不断地向更优秀的人看齐,成功是可以被量化的,寻找自身差距,弥补不足,从而不断进步。要善于总结,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无论是科研还是学生工作,他认为应通过定期总结回顾,不断自我梳理反思,寻找到自己的亮点和特色,才能形成竞争力。要始终将自身发展和国家的发展和需要相联系。作为哈工大人,他把担当作为和许党报国作为自己毕生的价值追求,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他立志要讲好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的故事,做好中国人自己的关键技术,不断努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导师寄语】

王豪杰踏实上进,主动追求卓越,奋发作为,同时他还具备强烈的爱国爱校情怀,是从研究生“十佳团队”中走出的“十佳学生干部”,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他能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取得更好的成绩。

                                                  ——导师 李博副教授


创建者:崔肖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