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至16日,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山东产教融合峰会在我校区召开。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会长、省教育厅原巡视员宋承祥,山东省教育厅科技处二级调研员矫立峰,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威海校区校长谭忆秋,研究会专家指导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韩延明,研究会副会长、临沂大学原党委书记王焕良,研究会秘书长、齐鲁师范学院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宋新刚等研究会相关负责人,省内外高等教育界、科研院所和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开幕会由研究会名誉会长宋惠国主持,谭忆秋、矫立峰致辞,王焕良讲话。
会议以“人工智能+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设立专家报告、主旨报告和专题报告等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助推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数智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教育家精神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国家战略下产教融合生态体系构建与治理现代化路径、AI技术赋能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等主题,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共谋发展,凝聚山东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共进的强大合力,共同为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谭忆秋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威海校区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兄弟院校表示衷心感谢。她讲到,作为哈工大一校三区办学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威海校区深耕齐鲁大地办学40年,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山东高等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创建于1989年的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已成为拥有150多所高校会员单位的一级学会组织,在推动全省高等教育管理水平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威海校区始终全力支持并深度参与研究会的相关工作。希望与会领导专家深入交流研讨,携手共进,共同为山东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贡献力量。
矫立峰表示,当前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山东省教育厅等10部门印发《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希望研究会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握AI赋能的产业变革浪潮,在教育治理现代化等方面产出更多成果,期待高校与各界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找准服务产业的关键点、校企共赢的结合点,精准对接、协同创新,共同书写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王焕良讲到,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重塑教育形态、重构教育生态。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强化AI赋能,推动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深化数智融合,重塑高等教育育人模式;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优化融合生态,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突破技术瓶颈,打造智慧融合新范式。他表示,研究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各方智慧,搭建合作平台,推动实践创新。希望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深入研讨、充分交流,提出真知灼见,形成务实成果。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韩延明主持专家报告环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副校长、威海校区原校长徐晓飞,山东工商学院原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同毅分别作题为专家报告,阐释教育强国建设的内涵要义、我国教育的国际方位与基本经验,探索人工智能驱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与创新发展,分享以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强校建设的新思路。
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让教育更好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求。宋新刚主持主旨报告环节。研究会会长宋承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副校长许崇海,山东交通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李秀领,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梅松,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崔萍,滨州职业学院党委委员、滨州应用科技研究院院长胡洪涛先后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重构高等学校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探索、数智技术赋能人才高质量培养的实践与经验。
产教融合是连接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桥梁”,是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关键举措。第三届山东产教融合峰会由研究会产教融合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济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王玲主持,来自天津大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建筑大学、淄博职业技术大学、山东航空学院、研究会产教融合研究院、中电科长江数据有限公司、山东浪潮科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院所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就打造产教融合生态体系、重塑人才培养模式,分享了经验体会和创新实践。(张玉芹/文 张玉芹 隗海燕 姜玉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