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28 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大学生电子信息联创平台在研究院机房 517、519 连续举办 6 场C语言、C++线下考核,吸引 800 余名 2025 级新生同台竞技,用代码完成大学阶段的第一次“硬核”打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金涛、院长助理李剑锋、实验中心副主任赖春露、科创中心主任姚统,以及80 余名“学辅天团”全程护航,共同见证新一代“工程师”首秀。
考核现场
信息学院副院长金涛、院长助理李剑锋考核现场指导工作
信息学院实验中心副主任赖春露与学辅在考核现场答疑
从“训练营”到“实战场”:2000+ 新生的第一行代码
今年8 月底,联创平台面向全校推出“科创训练营”培训计划,细致入微的培训吸引2000余名新生报名,覆盖将近60%的25级学生。训练营从C语言、C++、机械制图软件使用等基础培训开始,依托“智海思源”学习平台,开设电控、机械、视觉、赛务四大方向,“每日一题”+“每日科普”定点发送,系统自动判题、实时排名,学辅实时监控学员学习进度。后续联创平台还自主设计了300余套STM32 单片机开发板,并配合校长杯专项”机甲大师“校内赛,为考核奠定扎实基础以及提供严格的检验。
联创平台线下宣传活动
“智海思源”线上学习平台
“老学长”带飞:80人学辅团1对15陪伴式成长
“去年我也是被学长‘拖’进实验室的,今年轮到我啦!”2024 级718实验室负责人王子硕在考核现场巡考与答疑。为了让新生快速适应考核节奏,平台提前两周开放“每日一题”,并安排 80余名高年级学辅“1 对 15”认领小组,从环境配置、调试技巧到心态调整全程陪伴。
从“实验室”到“领奖台”:千人次国奖背后的“人才蓄水池”
大学生电子信息联创平台作为全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科创平台,其前身为2010 年成立的718智能车创新实验室,2020 年升级为服务全校科创平台,为全校科创团队、课题组、研究所源源不断输送科创人才。平台现拥有718智能车创新实验室、HERO竞技机器人实验室、ROVER水下机器人实验室、SEVO无人船实验室、低空飞行器实验室5 大实验室,以立德树人、科技报国为价值引领,以“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通过开展学生科创启蒙、培训教育、专题讲座、创新课程、竞赛训练、产学结合等活动,全面提升我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水平。
在刚刚结束的25赛季中,联创平台硕果累累。HERO竞技机器人实验室在2025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赛事中获得了东部区域赛亚军,全国步兵机器人组、工程机器人组、空中机器人组、哨兵机器人组共4项国家一等奖;除了在科创赛事中取得巨大突破,在学业成绩上HERO实验室也绝不落下,在刚刚结束的22级保研推免工作中,HERO实验室保研率达到了50%(共32人,保研16人)。718智能车实验室在2025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得了1项国家一等奖、3项国家二等奖(全校区共5项国奖),尤其是在参赛队员全部都是大一学生的情况下,与高年级同台竞技时也毫不逊色,所参与的所有组别中均获得全校区最好成绩。ROVER水下机器人实验室与SEVO无人船实验室共6组参加2025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其中有5组获得了国家级奖项,包括国家特等奖1项、一等奖1一项、二等奖3项,国奖获得率超80%。联创平台已成为我校名副其实的“硬核科创人才蓄水池”,为全校科创团队、课题组、研究所输送大量后备力量。
下一步:校长杯专项“机甲大师校内赛”与“大一年度项目计划”同步启动
第一阶段考核结束后,所有通过考核的新生将进入下一轮培训,并参加校长杯专项“机甲大师校内赛”,学生们需要在 4 周内完成小车机械结构设计、单片机小车循迹、OpenCV 视觉识别、ROS 机器人建图等任务,最终选拔 100 人组成联创平台各实验室2026赛季主力。未入选的同学也并不会结束科创之旅,全校还有非常多其他科创团队期待训练有素的他们加入;同时,平台还将结合学校“大一年度项目计划”,为学生提供经费支持,鼓励新生“组队闯关”,进一步夯实科创培训效果。
据悉,2025机甲大师校内赛将于 11 月底举行,经历层层淘汰届时将有 60 支新生队伍同场竞技,角逐年度最佳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