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四秩薪火赓续 奋楫卓越征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威海办学40周年综述

四十载承百年规格,新征程练世纪功夫。

2020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指出,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学校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贺信精神引领下,在全体哈工大人向着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目标激情进取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迎来了哈工大在威海办学40周年。

1985年,改革开放的春潮涌动神州,即将升为地级市的威海市亟需高水平人才支撑现代化建设。哈工大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以“敢为天下先”的超凡魄力向海而行,从松花江畔跨越千里来到黄海之滨,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兴校办学。


1985年1月26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市人民政府签订《关于建立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的协议书》


历经初创、建设、发展和壮大4个发展阶段,一代代创业者和建设者们以永不停歇的奋进脚步与时代同频共振——

40年筚路蓝缕接续奋斗,在荒芜滩涂建立起全体系和美校园从首批2个专业、28名教职工、205名学生到如今38个专业、1000余名教职工、14000余名本硕博在校生的办学规模,占地1840亩的美丽校园生机盎然。


1995年学生在新平整的简易体育场上做课间操

2025年新生在修整一新的田径体育场军训


40年扎根威海,服务区域,在齐鲁大地高高起哈工大旗帜。从最初的专科委培到培养创新拔尖人才,从为乡镇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哈工大方案”,威海校区牢牢站稳山东高校第一方阵。


1990年学生在庄稼地里学习

2023年毕业生离校前合影


40年坚守规格,使命如磐,为百年工大高质量发展贡献增量。从建设与哈工大发展相适应的大学校区到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高水平特色校区,威海校区已经成为学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001年的图书馆阅览室

2018年建成的新图书馆


40年潜心蓄力,厚积薄发,在全国层面不断彰显办学影响力。从国家部委与地方政府多方面共建到精致城市与一流大学全方位共融,创造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多项“第一”“唯一”,成为异地办学创新发展的成功典范。


2020年,哈工大与威海市人民政府签订“聚力精致城市与一流大学建设”深化校地合作协议

2025年9月7日,哈工大党委书记陈杰、校长韩杰才拜会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海波


百年荣光,四秩芳华。回望40年创业之路,威海校区的创建与发展是哈工大百年奋斗史上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生动写照,也是扎根齐鲁大地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的华丽篇章。


党建引领 旗帜领航 赓续“许党报国”的红色基因


威海校区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高质量党建引领作用,打造“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磁场,汇聚“观天地、怀壮志”的战斗集群,持续筑牢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模范阵地。

先后培育出2个全国党建双创“样板支部”、1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等10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党建成果。持续开展“弘扬工大精神,追逐中国梦想”主题教育,设立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建立青年人才领航工作站,推动青年博士追梦行,托举青年人才快速成长为国家和省部级人才,全力打造具有哈工大鲜明特质的新时代“八百壮士”。涌现出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校区师德模范王克老师先进事迹被《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在全省高校掀起向王克老师学习热潮。

40年来,一代代哈工大人在威海校区高举奋进旗帜,以格局之高砥砺奋进之魂,以视野之阔激发争先之能,燃起了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2015年王克老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济南大学举行

“卓越”青年人才领航工作站组织青年教师外出调研学习

党的十九大代表于长军、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谭忆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钱宏亮


通信工程系党支部、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师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双创“样板支部


不忘初心 立德树人 培养“可堪大用”的杰出人才


秉承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传统,威海校区坚持“五统一”育人标准,聚焦“四类杰出人才”培养目标,汇聚起以国家级教学名师、齐鲁最美教师、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代表的一流师资队伍,获得了以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为标志的一大批教学成果奖,培育出100多支能征善战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等国家A类赛事中屡获金奖,为哈工大实现全国高校学生竞赛“六连冠”提供重要增量。

HRT车队8次获得全国总冠军、两度夺得大学生方程式大赛和巴哈大赛“双冠王”,被授予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全场域、全链条“大思政”育人体系,入选山东省首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打造“学院+书院”特色育人模式,获评全国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涌现出全国先进班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以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新时代青年先锋为代表的6万余名优秀校友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40年来,一代代哈工大人在威海校区坚守初心使命,以规格严格塑造卓越品质,用功夫到家雕刻铮铮铁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储备了一大批“种子选手”,锻造出一大批“中流砥柱”。


新生军训拉练登上刘公岛

2024年5月,GW-HRT车队夺得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本科组)冠军

校友代表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胡奉雅、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刘伟、新时代青年先锋李绍前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0702101班


聚焦前沿 科研报国 勇攀“顶天立地”的科技高峰


锚定“四个面向”,全力融入学校“国之重器打造行动方案”,组建大工程科研团队,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凝练科研重点方向,突破多项“填补空白”的关键核心技术,产出一批“国内首创”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大跨结构技术铸起“中国天眼”钢筋铁骨智能控制技术助推“天问一号”着陆火星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助力国产C919大飞机冲上云霄,路面融雪技术解决川藏公路建设重大难题,特种焊接技术为“复兴号”上线、“蛟龙”号入海、港珠澳大桥通车保驾护航牵头研制的国内首个面向海洋目标探测的通遥一体化卫星“威海壹号”成功发射,为国家经略海洋作出重要贡献。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多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榜单。

40年来,一代代哈工大人在威海校区永葆硬汉本色,敢揭“英雄榜”,勇闯“无人区”,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中主动担当、领命先行。



校区科研团队参与的部分研究项目


面向海洋 特色发展 锻造“飞天探海”的硬核实力


依托哈工大航天优势和工科强校优势,威海校区以构建“天空地海潜”立体对海探测体系为牵引,着力推动海洋相关学科“深度向海”,传统优势学科“积极下海”,形成了特色学科为引领、传统优势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相互支撑的学科群体系。

海洋科学成为山东省重点支持的优势特色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牵头成立坝道工程医院国内首个海洋工程分院,建成对海监测与信息处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工程材料及深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等30余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研制发射国内首个面向海洋目标探测的通遥一体化卫星星座“威海壹号”,建成国内首个激光/微波卫星综合地面接收系统,突破星间、星地数据高速传输关键技术。打造国内首个“内外场联动、数物水池协同、全尺度互检”的标准化海洋装备综合实验场,突破跨介质无人船控制器系统、无人船海空协同等关键技术。牵头省内17家涉海高校院所、企业单位入选山东省“111”计划,聚力打造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共同体,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40年来,一代代哈工大人在威海校区锚定星辰大海,持续打造深耕海洋的国之重器,致力培养面向蓝海的拔尖人才,为海洋强国战略和海洋强省建设持续提供新质动力。


2024年2月3日,由校区牵头研制的国内首个面向海洋目标探测识别的通遥一体化卫星星座“威海壹号”01/02星成功发射

坝道工程医院海洋分院落户校区

海洋相关学科“深度向海”


放眼世界 开放办学 锚定“高端赋能”的全球坐标


威海校区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积极拓展同世界一流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国际知名高校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成功主办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连续6年举办“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论坛”。与英国思克莱德大学、韩国汉阳大学合作举办船舶与海洋工程、智能材料与结构两个办学项目。获批山东省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哈工大-世界顶级大学联合实验室”,共同承担省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先后有3名外籍教师入选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1人荣获“齐鲁友谊奖”,1人入选威海市荣誉市民。

40年来,一代代哈工大人在威海校区纵观天下大势,以全球视野布局合作网络,在世界科教版图上持续扩大竞争力和影响力。


2020年中英联合办学项目启动

2025年中韩联合办学首届学生开学


厚植齐鲁 竭诚奉献 谱写“双向奔赴”的共赢篇章


按照哈工大“深耕黑土地、融入环渤海、服务粤港澳”战略布局,面向山东省建设“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需要,威海校区组建跨学科团队联合攻关,积极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优势产业巩固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提供“哈工大方案”。

连续19年在威海召开中欧膜技术大会,促进膜技术项目落地山东多个地市。建设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成为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四大平台之一,获批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立哈工大(威海)青岛创新发展基地,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创新中心。牵头“工信七校”走进山东各地,推进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为地方发展赋能。先后与济南、潍坊、淄博、滨州等地建立校地合作关系,与海尔、威高、浪潮、潍柴、歌尔等300多家省内企业密切合作,以满腔赤诚续写“校企合作红旗飘,满城都说工大好”的历史佳话。

40年来,一代代哈工大人在威海校区不负人民厚爱,视威海人民为衣食父母,把齐鲁大地当第二故乡,接续为山东省“走在前、挑大梁”和“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挺膺担当。


2019年6月25日,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开园

2024年10月29日,校区与青岛城阳区签约共建青岛创新发展基地


办学40年,威海校区的发展源自于贺信精神的嘱托引航,承载着哈工大的时代担当,得益于多方共建的鼎力支持,有赖于齐鲁大地的深情滋养。如今的威海校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充盈校园,扛旗夺标的硬实力高歌猛进,学生在各类大赛中屡获全国金奖,牵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取得突破,国家级人才高层次人才和国家级青年人才成倍增长,招生录取位次综合排名连年攀升,已成为万千学子向往的高等学府。

四秩薪火赓续,奋楫卓越征程。105岁的哈工大风华正茂,40岁的威海校区意气风发。面向新征程,校区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致哈工大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为引领,为学校加速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贡献增量,为山东省和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创建者:张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