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至14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精神与科技伦理工作委员会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校三区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的“科技创新与伦理同行:科学精神的使命与边界”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区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近百名学术大家、专家学者和博硕士研究生,聚焦人工智能与科技伦理、科学精神的使命等学术发展前沿问题深入研讨。《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学研究》《哲学分析》《理论探讨》等学术期刊的主编应邀到会。
校区党委书记张淑娣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董春雨教授、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程伟教授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潘文华教授主持。
张淑娣代表学校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学校和校区的情况。她讲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5年,“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威海校区办学40年来始终坚持传承哈工大精神和文脉,人才培养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撑,建设教育强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分享成功经验和创新实践,为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贡献力量。
董春雨代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精神与科技伦理工作委员会向会议承办人员的精心组织和精细安排表示感谢。他讲到,科技前沿取得新发展,哲学应当有所回应;AI等新技术影响人类社会,科技伦理成为热点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是科技与哲学交叉的重镇,此次会议在哈工大举办具有重要意义。他寄语参会的青年学者和学生,在思想碰撞中增长知识,在深化交流中收获友谊,在未来的事业中共同切磋进步。
程伟在致辞中讲到,当前自然辩证法研究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新环境中,科技伦理与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尤其凸显。面对时代的转变,自然辩证法工作者需要用新的思想和理念去诠释和引领科技革命带来的新命题。
研讨会期间,王天恩等9位教授分别作大会主旨报告,共探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人机对齐、新兴增强技术等领域的哲学,并进行伦理审视,揭示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的新时代特征和历史使命,在讨论中进一步明晰科学与人文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分论坛聚焦“人工智能与科技伦理”“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精神”两个专题,20位专家学者和12位士研究生分享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
研讨会上既有知名专家的主题报告,也有思想活跃的青年教师、硕博士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展现了老中青梯队的学术传承与发展。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研讨会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提升了理论研究水平,也促进了学术交流,为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打造高水平发展平台、培养高质量人才队伍、深化内涵建设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