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即追寻真理之光,坚定理想信念;“问星”即问道于星,汲取榜样力量。近年来,我校区打造“追光问星”品牌,采用关口前移、教师全员参与、个性化定制教育形式等实招硬招,打造“沉浸式”入党启蒙教育体系,收到了良好效果。9月8日,《大众日报》对我校区打造“追光问星”品牌,构建“沉浸式”入党启蒙教育体系的创新做法作了专题报道。
全文如下:
哈工大(威海)打造“追光问星”品牌
构建“沉浸式”入党启蒙教育体系
□ 本报通讯员 张玉芹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抓住入党启蒙教育的关键环节,打造“追光问星”品牌,通过构建“沉浸式”入党启蒙教育体系,引领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从接到新生录取通知书那一刻开始
“追光”即追寻真理之光,坚定理想信念;“问星”即问道于星,汲取榜样力量。为发挥哈工大航天第一校“尖兵”特色,赓续哈工大许党报国的红色基因,哈工大(威海)抓住新生入学前的空白期,创新性地将入党启蒙教育工作关口前移,精心制作了入党启蒙教育专题片《追问》,撰写了《致新生的一封信》,并将这两份材料与录取通知书同步送达新生,让新生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就“点亮”对党组织的信仰和追求。
专题片带领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信仰的力量,引领学生开启“追光问星”的大学新征程,引起了准新生群体的强烈内心共鸣,初步实现了对新生的价值引领和信仰塑造。
“一句追问,一生追求。短短四分钟,让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激发了我对梦想的追求,也放大了我的格局。我也要担起哈工大人的铁肩,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行列,接受洗礼,报效祖国!” 新生鲁杨说。
每一名教职工都是其中重要一环
开学不久,该校网络安全专业新生班主任王凯就带着新同学来到校史博物馆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在哈工大计算机专业创始人陈光熙先生的展板前,同学们共同追忆老先生的生平,感悟“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哈工大校训和求实创新、探索进取的拼搏精神。
在哈工大(威海),每一名教职工都是“沉浸式”入党启蒙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该校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和思政课教师结合“四史”讲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政党”的问题;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学科发展讲哈工大的故事,回答“为什么要追求入党”的问题;学生党员和校友党员结合自身经历讲筑梦者的故事,回答“怎样成为合格共产党员”的问题。
“过去我总觉得入党启蒙教育是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离专业老师很远。”王凯说,“今天的党课改变了我的想法,入党启蒙教育与专业教育、生涯规划教育深度融合,不仅能帮助大一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能引导他们感党恩、跟党走,树立学好专业本领报效祖国的信念,效果非常好。”
个性化定制推动入党启蒙教育
哈工大(威海)在入党启蒙教育中强化学生中心理念,将灌输式党课变为个性化定制,结合专业特色、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时代需要,设计出学生喜爱的教育形式,引导学生从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最终达到行为认同,自觉将个人发展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我国第一部新体制试验雷达诞生地,电子信息大类的新生认真聆听党的十九大代表于长军教授讲述时代楷模刘永坦院士四十年如一日、为祖国万里海疆筑牢“海上长城”的报国故事,理想与现实的交汇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报国志。在军训期间,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精心设计了“重走长征路 奋进新征程”校园拉练赛,模拟了“启程瑞金”“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等红军长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10个环节,让大一新生在亲身参与中进一步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
作为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哈工大(威海)围绕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永坦院士以及团队核心成员打造了红色科学家宣传基地,利用山东省、威海市和哈工大红色资源在校园内建成了红色见学线路,充分利用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和海权文化展馆等红色资源,为入党启蒙教育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据该校党委组织部组织员杨薇介绍,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引导全员参与,推动入党启蒙教育多维度延伸拓展,多渠道共同发力推动入党启蒙教育与学习生活全方位融合,在实现教育“全覆盖”的基础上促进信仰“深扎根”,在全校区范围内形成了规范化的工作模式。经过两年多的运行,“追光问星”入党启蒙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满18周岁的团员新生递交入党申请的比例达到90%,为有效提升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和素质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