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三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深刻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迭代优化“论-信-服”教学法,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走深走实。在校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当前,如何讲好抗疫这堂“大思政课”,如何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都有哪些体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张步先教授: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名思政课教师,习近平总书记三年前的讲话仍记忆犹新,对我们全体思政课教师具有激励和鼓舞作用。我们应立足哈工大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和优势,充分运用好“论-信-服”教学法,始终提高政治站位,时刻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时刻牢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重要指示,时刻牢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的责任担当,时刻牢记“讲好思政课要做到‘八个统一’”的重要要求,把当前全民抗疫体现出的“中国之治”显著优势,向学生讲好讲清楚,厚植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和报国志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 潘文华教授:思政课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思政课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最为广泛,三尺讲台的辐射面最广,因此肩上的责任也是最大。思政课教师在讲台上要充分发挥铸魂育人的作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我们还要加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频共振,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共筑社会大思政,讲好抗疫这堂最生动的“大思政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吕彩云教授:习近平总书记三年前的讲话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思政课教师指引了努力的方向,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当前全民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积极探索“论-信-服”网络教学路径与方法创新,让线上的思政课依然精彩,还应做好学生思想的陪伴者和引路者,把知识传递、情感共鸣、价值引领落到实处,使学生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勤奋学习、为未来担当大任而积蓄智慧与能量的实际行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王洛印副教授:“心有家国,师之大者”,思政课教师要用真理、信仰和情怀引导学生心怀“国之大者”;致广大而尽精微,要将身边抗疫的亲身实践作为教学的典型案例,第一时间融入思政课教学,作为最生动、最深刻、最直接地教学案例,引领学生塑造自我、融入社会、自觉践行,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教研室 姜向荣副教授:在全民抗疫的当前,上好抗疫这堂“思政大课”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责任。随着校区在线教学的开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便开启了线上教学,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将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复习有效统一起来,将“论-信-服”的教学理念贯彻始终。在课堂上,同学们围绕着“梦想”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青年强则国强,我也被他们的梦想所感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教研室 迟学芳副教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思政课不断改革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校区“论-信-服”教学法不断深化和系统化的指南针和航标。心怀家国梦想,才能砥砺精彩人生。我们在课堂上把“时政评析”教学环节作为深化“论-信-服”教学法的开场,达到了开宗明义、承前启后的思想共鸣效果。学生们的每一次出场,都自然流淌出他们对于国家荣誉、国家形象和国家责任的自豪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教研室 郭小靓:在新一轮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思政课教师通过课堂这个主渠道,努力用战“疫”故事助力思政课教学改革,用战“疫”鲜活事例把有意义的事讲得更有价值,把接地气的故事讲得更有深度,将鲜活的战“疫”故事融进理论问题的阐述,用战“疫”故事激发时代新人的青春担当。既讲出惊涛拍岸的声势,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年来,校区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学校党委的部署要求,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自2020年秋季学期以来,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探索出“论-信-服”教学法,有关经验做法被《人民网》教育频道头条进行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