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校区广大干部师生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手机等媒体,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畅谈学习体会,表达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信心和决心,以实际行动为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高水平特色校区踔厉奋进、贡献力量。
哈工大副校长、威海校区校长徐晓飞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系统回顾了过去一年国家发展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全面部署了2022年的重点工作,整个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2022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一年,是学校迈向新百年新征程实现卓越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威海校区紧跟学校发展步伐,实现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高水平特色校区的重要之年,校区上下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引领,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始终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讨论时提出的“找准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工作要求,切实将学习贯彻两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校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要以“治理效能提升年”为契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在推进校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和内部治理等各领域改革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以新担当、新作为建功立业新时代,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校区党委书记张淑娣表示,今年的全国两会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展望开创未来新局面,是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召开的重要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定不移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坚定决心信心。我们要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引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始终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全力推进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和校区第七次党代会各项部署落实落地,以饱满热情和实干实绩积极投身一校三区融合发展大格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校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时不我待的精气神加快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高水平特色校区,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山东省政协委员、新能源学院院长谭建宇表示,今年两会工作报告令人振奋、催人奋进,总体感觉是目标明、举措实、覆盖广,特别是报告聚焦指出要“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我们哈工大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我们抢抓机遇培养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时代杰出人才提供了遵循。政府工作报告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了专门细致部署,作为新能源学院我们备受鼓舞和提振信心,未来要紧密结合国家做好“双碳”工作、抓好新能源发展的政策,矢志开展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助力。
威海市人大代表、校区党委委员、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周志权表示,政府工作报告贯彻了历届党代会的精神,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围绕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未来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报告精神,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围绕海空天一体化海洋信息获取平台建设,助力科技自主创新,聚焦打造国之重器,突破更多海洋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领域的关键共用技术,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结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人才培养上持续发力,培养更多杰出人才,为海洋强国做出哈工大贡献。
威海市政协常务委员、民进威海市委副主委、语言文学学院院长史光孝表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以人文学科为主的学院,我们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积极倡导文明交流互鉴,以兼收并蓄的态度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同时我们要更好地贯彻落实大学生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培养更多优秀的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专业本领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语言专业学生的国际传播能力,使学生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海洋工程学院院长钱宏亮表示,两会报告聚焦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让我们倍感责任重大,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维护国家海洋主权离不开海洋工程技术的支撑,作为海洋工程领域的科研和人才培养阵地,学院将面向海洋强国重大需求,坚持船海特色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本职工作,全方位谋划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急需专业人才培养,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瞄准特种船舰、多功能海工平台与装备、海洋科再生能源等领域的科技前沿,加强内涵建设与学科交叉融合,为打造更多面向海洋的国之重器、助力山东发展海洋经济、培养更多面向海洋的杰出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初冠南教授近年来通过与企业合作,在促进成果转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尝试,报告中提出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令他既备受鼓舞又深感责任重大。他表示将继续以“建大团队、出大成果”为发展思路,围绕校区“一二三四”战略规划,进一步优化整合科研团队,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动谋划,积极参与,承担标志性项目,产出标志性成果。同时面向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大力推动校企地合作,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吕彩云教授讲到,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发展规划与行动路线,也是思政课教师必须关注的纲领性政策文件。过去一年,在应对疫情以及其他国内外风险的严峻挑战中,中国GDP增长仍然取得了“8.1%”的优秀成绩单,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展现,也是中国信心与中国力量的见证和彰显。这不仅为全国人民增强了自信心与责任感,也为我们有底气、讲正气、接地气地上好思政课奠定了基础!“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我们要及时把两会精神传达给学生,讲好政府工作报告中充分体现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独特魅力,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稳定发展尽一份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这对于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环翠区人大代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井岩副教授来说,既是莫大的激励与鼓舞,又是艰巨的任务与使命。她表示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引领,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结合。积极参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走进学生社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紧密相连,推动“三全育人”走深走实。
校区团委书记胡韬表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了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校区共青团更应该对标对表党和国家的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引领,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把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抓住党的二十大召开、建团100周年有利时机,用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的大平台,实现引领青年服务青年的大作为,以“夺标扛旗”的信心和决心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材料学院焊接专业2019级博士生王波是2021年度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项目负责人,从政府工作报告中他深切体会到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他表示,将铭记总书记嘱托,聚焦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结合校区特色和专业优势,围绕我国海工装备特种焊接技术需求,潜心学习,深耕技术,锤炼过硬本领,坚定创新理念,为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强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学子令众多青年学子倍感振奋、充满力量。学生会主席潘凤琪表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引领,主动融入到国家的发展建设中,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和民族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引领广大同学激发青春力量与使命担当,助力“一站式”学生综合社区建设,做好学业发展、身心健康、权益维护等全方位服务,用自己的青春奋斗和服务奉献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