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进校园主题展览受到师生广泛关注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沂蒙精神进校园主题展览”自开展以来得到了全校广大师生的极大关注,连日来党员师生陆续来到展厅,重温红色历史,感受红色精神,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深思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的新热潮。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吕彩云副教授参与了此次主题展览大纲的撰写工作,她在实地参观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和收集整理资料过程中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精神震撼与思想洗礼,深深感受到今日和平安定中国背后鲜红底色,也愈发了解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成功密码。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战争年代沂蒙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民铸就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这是为人民谋幸福、人民铁心跟党走的光辉写照,也是新时代激励我们接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同样在革命战争年代也有多哈工大人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哈工大人更是始终关心祖国命运主动适应国家需要,艰苦奋斗,许党报国。此次沂蒙精神进校园是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使优良传统穿越时空进一步发扬光大的有力举措。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是未来统领一方的杰出人才、打造国之重器的领军人,不仅要传承哈工大精神,更要明确自身的使命与责任,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同频共振。沂蒙精神展开辟了思政课教学的第二课堂,通过鲜活生动、震撼心灵的历史与现实教育,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广度以及温度。

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季振兴表示,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举办主题展览向广大师生宣讲沂蒙精神,是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的有益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沂蒙精神是我们党打江山、守江山、守人心的鲜活案例和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必须抓住青年师生这个关键群体,引导新时代的广大青年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站稳人民立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优异的答卷。”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赵瑞希是沂蒙山人的后代,从小听着沂蒙红色故事长大。在那个“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的战争年代,她奶奶的三个舅舅为抗日英勇牺牲、年少的奶奶也跟着妈妈和姥姥拥军支前。看到祖辈的抗日故事呈现在展览“石家一门三忠烈”中,赵瑞希满怀感慨又深感自豪。“参观中我经常想:是什么力量让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军事力量那样强大的敌人?不正是靠我们的人民群众、靠军民之间打不断的血肉情吗?为什么沂蒙人民能为党和国家付出如此巨大的牺牲呢?不正是因为我们的党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给处于水深火热的老区人民带来了尊重、带来了盼头吗?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了群众路线,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这也正是这次展览所揭示的主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8级本科生王颖老家在沂蒙红嫂纪念馆所在地。沂蒙母亲王换于为了养活烈士后代,将奶水给烈士子女给自家孩子喂粗粮的举动,令她印象深刻。“自家孩子没了,可以再生,如果革命烈士的后代没了,他们就断了根”,这简单朴实的话语里,体现的是沂蒙儿女与党的水乳情深,体现的是沂蒙人民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展览中看到战争年代哈工大学子的英勇事迹,我不禁为自己成为哈工大的一员而感到自豪。红色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沂蒙精神、哈工大精神都应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语言文学学院孟宇老师作为一名女教师,对展览中的女性事迹特别关注。“战争没有让女人走开。在沂蒙战场上,广大劳动妇女积极参战,全力支前,沂蒙六姐妹冒着生命危险往前线运送弹药,32名妇女用肩膀架起火线桥,石大娘把自己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孙子送到部队……国民党将领杜聿明被俘后说:‘都说共产党60万打败了国民党80万,但是共产党支援前线的民工就有上百万啊!’是啊,因为这是一场人民的战争,共产党代表的不是一个党,而是全体中国人民!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所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靠人民,坐江山为人民’。在建党100周年庆典上,青年人发出了自己的宣言——强国有我,请党放心!作为青年学子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我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认识到我们坚持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守正创新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高紫云、吴世铎徐若源、王美茜四位同学担任此次主题展览的首展讲解员,他们克服考试周的压力,短短一周时间内通过观看视频纪录片了解历史,听老师指导体会情感表达,从不知道沂蒙精神到熟悉沂蒙精神再到最后讲解稿烂熟于心,“哈工大速度”迅速成长。特别是讲解前徐晓飞校长亲自给同学们上的一课,使大家提振了信心,增强了自豪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现场讲解得到了参观领导老师的一致赞扬,而他们本人也在其中学到了很多。

高紫云说:“中国近现代纲要课上淮海战役,只人民解放军用60万兵力打败了国民党80万的兵力,当我走进那段历史的时候,才知道在60万兵力的背后其实站着534万甚至更多的民工!他们不畏枪林弹雨,抢救伤员,运送物资,倾其所有,破家支前;他们自己吃糙米菜叶,却给共产党战士吃肉包子;他们把自家的儿子送上战场,和共产党一起浴血奋战!他们把共产党看得比自己的亲人还重要,因为是共产党带领他们土地革命、妇女解放,给了他们从未有过的民主,赋予了他们每一个人尊严和权力。他们说只要打赢了这仗,就能过上好日子!在他们心里,这哪里是在支援前线呀,老百姓其实是把打仗当成了自家的事,共产党人就是自己人啊!”

徐若源负责讲解第三篇章——“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一个个真实发生的故事铸就了伟大而不朽的沂蒙精神,也深深感染着她。“同样身为女性,我努力把自己代入这些沂蒙红嫂的角色中,感受着她们为了党和国家、为了革命胜利做出的贡献,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党和人民生死相依、鱼水情深的血肉相连。”王美茜负责讲解“红色沂蒙,红色哈工大”,除了沂蒙精神,还同时了解哈工大的历史。前面几位讲解员讲沂蒙人民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牺牲奉献,令人扼腕叹息,而我会告诉大家:不要遗憾,因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它的续集。

吴世铎清晰地记得指导老师第一次给大家讲解沂蒙精神时流下了感动的泪水,那一刻他深切感受到了沂蒙精神的无穷魅力。我们此次展览的主题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而沂蒙精神中最为经典的军民鱼水情便是最好的体现!威海校区作为哈工大在山东省的异地校区,沂蒙精神爱党爱国、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敢为人先,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内涵也与哈工大精神、八百壮士精神相辉映相信感人至深的沂精神将影响更多的工大学子,引领我们走向新百年新辉煌


创建者:张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