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市实验高级中学“小卫星基地班”揭牌

6月1日下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市实验高级中学“小卫星基地班”启动仪式在威海市实验高级中学艺术中心正新大讲堂举行威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文基哈工大副校长、威海校区校长徐晓飞分别致辞,并与哈工大威海校区副校长姜永远,哈工大本科招生办主任邢朝霞威海市教育局副局长于国贞威海市实验高级中学校长徐春晓共同为“小卫星基地班”揭牌。



作为哈工大在山东省启动的首个“小卫星基地班”,双方将通过“小卫星基地班”建设探索高中与大学科学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强国情怀,培育创新精神,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培养输送更多优秀后备人才。



李文基在致辞中讲到,哈工大是世界知名的理工科强校和航天名校,为我国航天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威海校区师资队伍水平高力量强,学风朴实严谨,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人才。威海市实验高中积极拓展协同办学渠道,探索特色化办学机制,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他表示,“小卫星基地班”的建立是深化普通高中和高校协同合作、创新培养优秀人才模式的重要探索与实践,期待更多学生通过此种培养模式发掘兴趣特长,希望两校加强合作与交流,更好落实协作育人新理念,助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徐晓飞代表学校向多年来支持威海校区办学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感谢,称赞了威海市实验高级中学的浓厚航天情结和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创新精神方面所做的尝试和取得的成果。他历数了哈工大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的贡献,分享了人类探索浩瀚宇宙的故事,介绍了哈工大创办小卫星班的背景。徐晓飞表示,此次与威海市实验高级中学共建山东省首个“小卫星基地班”,是双方打通创新人才培养通道、共育具有家国情怀优秀学生的重要措施。他激励中学生胸怀祖国、立报国之志,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提升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的强国梦。他欢迎优秀学子报考哈工大,未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参与打造国之重器。



于国贞主持仪式,表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推进初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有机衔接,办好威海人民满意的教育。



启动仪式上,徐晓飞代表学校向威海市实验高级中学赠送太空返回哈工大一校三区土壤样本及用样本栽种的问天树纪念品。



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小卫星团队成员柳子然介绍了紫丁香团队的成长过程和取得的成绩。在校大学生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微纳卫星,拍摄的“最美地月合影”登上《Science》杂志,这支“把梦做上天”的大学生团队激起了中学生的航天梦。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HERO 机器人团队以不久前举办的RoboMaster2021机甲大师高校联盟赛(山东站)为例,讲解演示了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精准的控制、游戏感十足的画面引起了中学生的极大兴趣。

启动仪式前举行了高校中学联合育人座谈会,哈工大及威海校区、威海实验高级中学负责人与来自威海城区教育部门负责同志12所初中的校长共同探讨初中、高中、大学协同育人新模式,联手打造创新人才培养链。

哈工大威海校区学校办公室、学生工作处、招生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威海市实验高级中学教师、家长学生代表300参加启动仪式。



据悉,哈工大“小卫星班”由著名小卫星专家曹喜滨院士担任班主任,2020年开始招生,采用本硕博衔接培养机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及航天发展前沿培养新时代航天领军人才、科学家和政商精英,新生入学后直接进入紫丁香学生卫星团队,参与先进航天器设计研制与发射。为强化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拓宽综合实践渠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通高中大学人才绿色通道,哈工大依托“小卫星班”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威海高级实验中学共建“小卫星基地班”,通过为中学生开展航天科普讲座、提供高等教育先修专业课程、组织航天领域知名专家入校讲学、共享航天创新平台、共建航天科技实验室、组织学生进入“小卫星班”及哈工大重点实验室参观访学等形式,加深学生对航天精神的理解和感知,激励中学生奋发向上、立志报国,培养爱国情怀,引导中学生树立强国梦、航天梦。


创建者:张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