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是课堂的延伸,是正常教学外的有益补充和拓展,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信息学院利用两周的时间,对寒假开展的各项育人工作进行总结,充分调研学生的切实体会,使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取得成效。
为使此次寒假指导工作精确、细致地完成好,早在寒假开始前,信息学院各年级辅导员就根据各自年级的特点和需求,以关心学生、围绕学生、服务学生为宗旨,设计了涵盖“责任担当教育”、“感恩回馈教育”、“学业专业教育”、“健康生活教育”在内的一系列“寒假作业”;在假期期间,通过网络、电话多种形式,保持与学生和家长的持续联系,充分发挥家校合作优势,落实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统一战线。
做好疫情防控,强化责任担当
疫情防控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节思政大课。信息学院认真贯彻党中央、省委和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具体部署,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敏感把握疫情期间的思政育人时机,精准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状况发展,凝聚爱国正能量,强化社会责任感。在保障学生安全、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度,让学生由置身事外变成参与其中,与一线战疫人员感同身受,明确勇敢付出的责任担当。
体察社情民情,感恩回馈家国
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寒假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学院以“党旗所指,辉煌百年;贺信引领,功筑百年”为主题,成立了校级、院级、班级共22支实践队。
在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组织投身祖国脱贫攻坚事业的一线工作者,探访红色基地,引导学生们深入社会,体察社情民情。鼓励学生感受家乡的变革,了解父母的付出;分享在校收获,承担家庭责任,身体力行回报父母和国家的养育之恩,加深对“四史”、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2035年远景目标等的认识。
制定学习计划,拓展专业视野
电类专业课业难度大,分析近年来学生假期学习情况发现,在寒假期间,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提高补考通过率和春季学期学习状态至关重要。信息学院充分发挥朋辈帮扶和家长监督的家校联动模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制定学习计划。
在期末成绩出来的第一时间,辅导员就进行了挂科统计,与所有考试情况不理想的学生及家长取得联系。勉励学生努力学习,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学籍处理政策,提醒家长在家给孩子提供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监督学生学习。
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学习提供鼎力支持。邀请成绩优异的学生对重点课程进行资料整理和知识点串讲,形成资料库发放给所有同学;建立英语学习群,每日在群内发送单词、阅读、听力材料等,开展打卡活动;针对微积分、代数与几何、C语言程序设计等较难的科目,组成帮扶小组,一对一辅导,定期检查学习情况,组织模拟测试、串讲答疑等活动。
20级学生将在春季学期进行专业选择。在寒假期间,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领域,明确专业对个人的要求,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为专业教育夯实基础。
提升人文素养,健康积极生活
当今社会倡导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在进行专业教育、德育教育的同时,信息学院坚持把素质教育作为育人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掘学生特质,树立榜样引领。设计涵盖书籍阅读、技艺传承、健康生活等多方面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自我,发现个人价值,热爱生活、积极生活。
在开学后的两周内,信息学院组织各年级学生,通过视频、推送等新媒体形式,总结分享自己在寒假期间的生活和感悟。充分发挥网络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落实网络育人体系。本次寒假作业在学生和家长中引起了热烈响应,学生们在总结中表示自己度过了一个充实的假期,发现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对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家长们对这些促进家庭关系、锻炼实践能力的作业给予认可,感动于孩子们在学校的成长转变。
将讲授型思想教育变成学生自己体验和感悟,让每一项寒假作业都和传统的主题教育呼应结合,辅导员和家长陪伴学生一起参与、一同完成寒假作业,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建立起家校合作的良好机制,打通学校与家庭合力育人“最后一公里”,有助于后续工作中,完善学校、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国家社会需要的“杰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