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区思政课“论信服”教学法改革实践受到人民网关注

1月29日,人民网以《从“说教灌”到“论信服” 打造受学生欢迎的思政课堂》为题,在教育频道头条对我校区实施“论信服”教学法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专题报道,并在首页要闻区进行推荐。



2020年秋季学期,我校区试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专题课,并作为选修课面向大四学生党支部书记和申请入党的部分大一学生开放。教学过程中针对青年学生特点,实施“论信服”教学法推进思政课教学深层改革,初步实现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的转变,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并在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同学们用“逻辑清晰”“系统性强”“实例丰富”高度评价学习感受,99.17%的学生认为通过上课对新时代治国理政方法体系有了新的认知。广大思政教师就“论信服”教学法经验推广到其他思政课程教学达成共识,一致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与实际效果。


全文如下:

 

从“说教灌”到“论信服”  打造受学生欢迎的思政课堂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纪实


人民网北京1月29日电 “新课堂与传统的思政课有很大的不同,老师上课十分有趣,把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例子讲出来,而且层层递进,很吸引人!”“老师讲得生动有感情,课堂研讨气氛活跃,我们听得很投入。”2020年秋季学期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启动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和点赞。

开设8个专题16学时、355名学生选修学习、17名专家教师全程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试点开设思政专题课,并作为选修课面向大四学生党支部书记和申请入党的部分大一学生开放。一段时间以来,该校探索推出“论信服”教学法,努力让思政课从“老师讲清楚”“把学生讲懂”,转变为“让学生学进去”“帮学生学懂弄通”,真正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专题课授课现场。(学校供图)


教学观念转变——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


“作为一所理工科强校,我们培养的是为祖国打造国之重器的领军人才,更要通过思政课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政治主张传授给青年学生,引导他们坚定信念、知行合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威海校区校长徐晓飞牵头推进专题课试点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

在他看来,要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不能只关心教学内容和课堂宣讲,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与学习效果,要换位思考与换位体验,在增强课程教学亲和力与针对性上下功夫。“只有学生很好地学习并吸收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并且还能学以致用,才算达到教学目的。”

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步先介绍,专题课设计注重系统性、理论性和针对性,着力构建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学体系,着眼于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兴趣点。同时课程结合哈工大和威海校区实际,将学校的历史、文化、精神和情怀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很好地发挥了思政课程的铸魂育人功能。

参与专题课的筹备与教学工作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潘文华也深有感触。她表示,课程结合哈工大特色,从学生更容易理解的角度进行了思政课教学体系创新。每个专题融入了“论信服”方法,注重内容逻辑性与关联性,各专题之间逻辑紧密、层次清晰,在体系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方式转变——“说教灌”到“论信服”


为解决思政课教学多年存在的教与学脱离问题、吸引力问题、抬头率问题,达到思政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目标,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在专题课教学改革中率先提出并实施了“论信服”教学法。

对于“论信服”教学法的涵义,徐晓飞介绍,“论”,即系统全面地论述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认识论和方法论,通过论述、立论、论据、论证、推论、讨论、辩论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们参与,赢得学生的认可与接受;“信”,即在“边述边论、边论边辩、边辩边证、边证边信”的教学过程中,摆事实、谈历史、说故事、做对比、讲道理、展未来,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服”,即以理服人、以论服人、以对比服人、以事实服人、以故事服人、以价值观服人,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入脑入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增强成为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自觉性。

“理工科大学生思维活跃、注重逻辑、重视实践,要让思政课程不流于灌输说教,真正做到让学生入脑入心、终生受益,必须首先在理性逻辑上说服学生,然后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生动地呈现于学生眼前。学习过程中,学生由认知到理解,然后到佩服崇敬,进而完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王洛印谈到。

经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一线教师们纷纷表示,学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从学生更能接受、更容易接受和更愿意认同的角度入手,通过“论”,从而使学生“信”,进而再引导学生内化为思想和行动的自觉“服”,将有效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教学组织转变——“单人备课”到“集体备课”



徐晓飞及其他授课教师一起备课,探讨相关话题。(学校供图


课程体系设计反复探究修改,专题组集体备课,课前说课、课堂听课、课后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教学的老师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集思广益、规格严格。教学任务完成后,专题组形成了近10万字的教学讲稿及8个专题的精品课件,为后续进一步深化教学研究、教材编写和课程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在课程准备和授课教学组织中,承担授课任务的教师从各自的工作经验、学科背景、思维方式和关注点出发,共同制定了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大纲、论据案例与“论信服”教学细节,并将国内外最新发展变化和中央最新决策部署及时融入课程中,设计严密的理论体系、论述方式并精选热点案例,多次组织实战演练,凸显了团队作战的优势。

“此次集体备课,总的来说做到了‘四个统一’和‘七项准备’。”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迟学芳表示,“四个统一”指统一教案、统一课件、统一模板、统一进度;“七项准备”指教师为了备好课,要做到“备听课对象、备相关材料、备重点难点、备典型案例、备历史逻辑、备授课方法、备国内外形势”。

迟学芳认为,学校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学习体验和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组建“论信服”教学法的内容体系,以系统周密的逻辑推演方式让学生更好理解和接受。


教学效果转变——从学生被动听课到主动参与


“这堂课与传统的思政课有很大的不同,能感觉到每节课都经过了精心设计,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老师们在课上经常解析热点案例,摆事实,讲道理,还与同学们频繁互动,使得课堂的研讨氛围浓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兴趣。”王红是该校计算机学院大一的学生,接受采访时,她表示很幸运在刚步入大学校园时便选修了这门课。

据悉,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的转变,带来了教学效果的转变。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思政课堂上,同学们不仅认真听课,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师生互动,课后仍积极研讨与解答课堂相关问题。学期结束后的课程问卷留言中,“逻辑清晰”“系统性强”“实例丰富”“有情怀”等成为学生们评价的高频词。

课程调查问卷显示,93.7%的同学认为该课程对于综合能力提升有帮助或非常有帮助;97.68%的同学认为该课程对于提高政治敏感度有帮助;99.17%的学生认为通过上课,对新时代治国理政方法体系有了新的认知。

专题课的教学改革探索,对该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党委书记张淑娣强调,今后学校还将继续总结教学经验、提炼思政课教学规律,将“论信服”教学法经验推广到其他思政课程教学中,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与实际效果,真正将思政课打造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打造成受学生欢迎的“金课”。(李依环 张玉芹)

 

2021年01月29日18:40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创建者:张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