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近收尾,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海洋学院上交了一张优秀的“成绩单”。截止目前,学院一次性就业率已达95.27%,尚未就业的7名同学中,5人正在等待考研调剂和公务员考试的录取结果。在2020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海洋学院“逆袭”而上,背后是学校、学院的大量付出和不懈努力。
“按照学校就业工作整体部署,海洋学院在就业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举全院之力解好学生思想题、解好服务保障题、解好渠道拓展题,在解答三道题的过程中真正把精准就业落到实处。”海洋学院党委副书记吴琼说。
为解好“学生思想题”,学院专门召开全体学生线上就业动员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疫情对就业工作的不利影响,理清就业与考研之间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鼓励学生两手准备,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同时教育引导毕业生把就业选择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到祖国最需要的区域、领域、行业、岗位贡献力量,充分彰显哈工大人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即将入职中核工作的陈清华同学回顾自己的求职历程讲到:“我出生在贵州,对西部有深厚感情。学院就业动员会上,吴琼副书记讲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令我深受触动,坚定了我服务西部、服务基层,尽我所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想法。同时也很感谢学院开展的‘求职训练营’活动,让我优化完善了自己的简历,提升面试技巧,最终如愿以偿。”
2020年“云端”就业是许多学子的“初体验”,为解好“服务保障题”,海洋学院更主动、更精细、更耐心,主动对接学生,精准分类指导,为学生吃下“定心丸”。学院领导积极落实“一对一”帮扶制度,为就业重点帮扶学子提供“专人护航”。学院为每位有就业意向的同学建立档案,对接打通“空中宣讲-线上面试-在线签约”绿色通道,加强与就业单位联系,加强网上就业指导服务,加强特殊群体个性服务。学院全体辅导员精准掌握学生的就业打算,为学生就业全程提供精准指导。本科生毕业生小喻在今年二月下旬后才下定决心找一份工作,线上招聘的新形式令他十分迷茫,辅导员很快将他拉进了学校就业部门和学院组建的专门发布招聘会信息的微信、QQ群。“有了辅导员的一对一关注,我的心里一下子有底了。群里有大量招聘信息,还有专人耐心解答云招聘的各种疑问。之后辅导员又主动帮助我修改完善求职简历,从排版、格式到具体内容都尽量做到了尽善尽美。这期间学院不断根据我想找上海、江苏、浙江一带专业对口工作的意向给我推荐符合要求的就业单位,其中学院副书记吴琼老师推荐的校友单位我感到十分满意,条件要求也相当契合。之后投递简历、约时间面试、面试之后签协议,可以说是一气呵成。结果正像老师说的:只要你愿意找,我们都会帮你找到一个合适的满意的工作。”
非常时期,为解好“就业渠道题”,海洋学院联合学校就业中心开拓新资源,寻找新机遇。在就业中心的牵线下,学院今年成功与全球化运营的化工新材料巨头烟台万华化学集团取得对接,企业首次来校招聘便一次性接收6名毕业生。即将到万华化学工作的井家旺同学说:“在2020这个最难就业季,最后能进入高平台、重创新而且薪资满意的万华化学,是意外之喜。”
疫情 “危”中有“机”,学院主动抓住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新机遇。辅导员曹竞老师主动联系到03级校友熙宁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生物技术团队总监朱国振,对方正面临着事业迅猛发展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双方一拍即合,经过线上的简历投递和面试,一名研究生和一名本科生顺利签约。以往被认为就业上处于弱势的生物工程专业,就业率达到100%。毕业后曾三次带队参与“行走中华·逐梦名企”社会实践项目的辅导员刘文军老师“盘活”走访过的企业资源,他联合就业中心引入“行走中华”走访单位进校或线上云招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小邵就在这些企业资源中遇到了“命定的缘分”。“我最终签约的江苏中电创新环境科技公司,是我在去年暑假参加学校‘行走中华·梦企姑苏’实践队时曾经造访过的企业。在企业资源中第一眼看到中创环境的名字,就勾起了那种熟悉的心动。在我求职的过程中,就业中心和学院的老师们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帮助,真的非常感动。”
2020年复杂严峻的就业工作中,真正面对和解决的远不止“三道题”。海洋学院这张优秀的“成绩单”,也只是校区整体就业工作的一个缩影。每一位学子的满意就业,都是对所有努力的无声“点赞”。越来越多的“赞”在云端汇聚,点亮了2020年就业工作的哈工大(威海)“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