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哈工大(威海)海洋工程学院海洋智能装备研究所内,哈工大(威海)海洋工程学院院长助理、海洋智能装备研究所所长于昌利正带领研究人员进行联调试验,他们研发的水下焊接智能装备,今年将进行海上试验。
虽然“其貌不扬”,但可别小看这款设备——作为海洋工程学院重点研究项目“水中应急救捞装备”子成果,该装备是国内首台水下自动化焊接成套装备,能在300米深度水位进行焊接作业,满足覆盖省内所有海域作业要求。
随着海洋经济发展,水中应急救捞装备研发是大势所趋。但即便放眼国际,这一系列装备正处于基础研究积累阶段,成体系的科研成果屈指可数。
2017年11月,伴随哈工大(威海)海洋智能装备研究所成立,水中应急救捞装备项目正式立项。
虽然研究所研发团队都是在这一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但海洋环境复杂多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装备就无法使用。为此,研发团队提出明确目标——抛开外表,做一款功能强大稳定的作业级应急救捞装备。
进行作业,第一步就是要让装备“如臂指使”。为灵活控制应急救捞装备,研发团队引入操纵性预报与精准控制技术;作业位置也要精准,研发团队继续攻克声光一体化追踪技术……
伴随一项项技术难关不断攻克,这款水下应急救捞装备终于成型。当看着装备在研究所用于测试的水槽内灵活运转,于昌利知道,他们成功了!
于是,一个个企业的合作需求随之而来。在相关部门协调下,即将进军水下激光焊接领域的海富光子向研发团队伸出“橄榄枝”,双方一拍即合。
虽然之前的技术较为成熟,但海富光子还是给研发团队出了个“难题”。于昌利介绍,海富光子专业从事先进光纤激光器研制、生产,这块机器要应用于激光焊接。但激光焊接头在高湿度环境下作业就会烧掉,水下作业难度可想而知。
为解决这一难题,研发团队在装备上加入排水结构,设计出水下的干法作业环境,先后突破高机动自适应性水下作业载体技术、大功率水下激光器等多项关键技术,确保机器顺利进行水下作业。目前,该装备已成型,正在进行后续调试。
“水下作业,毕竟还是很难保证环境完全干燥,我们正在研究,让装备可以在半湿环境下顺利作业。”说到这,于昌利指了指窗外不远处的拖曳水池,“现在有了这个工程,研究进展又能加快不少!”
目前,该项目研发团队已与我市海富光子、威力工具等企业达成合作,为企业在新的领域“披荆斩棘”提供利器。随着设备的进一步完善,还可用于我市海洋牧场设备检测,让“智能化”助力企业驶向“深蓝”。
与此同时,载人深海耐压结构健康监测智能装备、深海作业工具包、水下激光全流程作业装备等多款水中应急救捞装备的研发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
海洋工程学院院长钱宏亮介绍,除了研发水中应急救捞装备,学院还在特种船艇、智能航海器、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等多个领域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整合现有资源,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积极承担国家和区域重大项目,进一步推动科研项目在威产学研合作。(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初佳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