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为应对疫情开展网络教学已经七周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曰强用这样几句诗词描述疫情冲击下思政课程的变革:从疫情开始全国蔓延接到教育部开展在线教学通知时“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困惑,到选定优质慕课资源和流畅教学平台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经历了反复尝试逐渐体会网络教学妙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亢奋,再到领会网络教学优势渐渐明晰教学改革方向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从被迫应对到主动变革,“线上加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成了新时代迎接思政课程改革的有力武器。
疫情来袭,哈工大人迅速行动,展现了双一流高校的超高水准。威海校区提前准备、精准部署,教务处为老师们提供了雨课堂、云班课、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各种网络平台的培训,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叶平教授和书记张步先带头研讨,“一课一案”有序向前推进。承担本学期授课任务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11位老师多次进行网络集体备课,反复比较各种网络平台的优劣,确定了“慕课加QQ群加腾讯会议直播”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尝试用网络方式完成授课任务。艺术教学中心的4位老师也克服各种困难,将课堂搬到网上,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担起“育人”的重责。
2020年2月29日,校区领导王建文、钟诗胜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座谈
经典的政治理论课在线上“活”了起来
一个多月的网课经历,薛艳丽老师有两点感受最为深切:一是网络授课需要更多的互动设计;二是翻转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为重要。她说:“网络授课面对的是无生命的电脑屏幕,缺少实体授课的交流互动和信息反馈刺激,如何保证教师以饱满激情延续授课?如何确保学生能够耐心听完全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薛艳丽在“活”字上下功夫,通过精心地互动设计使课堂活跃起来。
“比如问题导引式,通过层层设问,不断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点的兴趣,从而引领学生走完全程;案例讨论式,通过适恰案例引发学生思考教学内容的相关问题,在讨论争辩中完成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观点论证分享式,要求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论证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点,使其在自主学习和课堂分享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视频穿插式,精选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短视频,精心剪辑,在教学中穿插使用等等。”
郭小靓老师曾经是位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多年与学生一起“摸爬滚打”的经历使她对“育人”有更深的体会。她的课堂是伴随着《新闻联播》片头曲开始的,每位同学都有担任“央视主播”的机会,交流分享自己身边的疫情实况,或是联系教材知识点讲解自己对时事政治案例的见解,其他同学在讨论区畅所欲言。她说:“同学们的播报内容来自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非常接地气;同时又能密切联系实际,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社会问题。”从同学们的播报入手,郭小靓适时渗透进“硬核的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等思政主题,让思政课在活起来的同时兼备了理论高度。
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意识教育渗透到课堂当中,引导学生把社会未来发展和个人前途与幸福生活紧密相连,从而使思政课有温度。在讲授“毛泽东思想”时,郭小靓不仅教给学生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知识点,还引导学生在学习毛泽东诗词中体会伟人的格局风范,从毛主席的人生经历中感悟积极进取的精神,用“星星之火,何以燎原”“进京赶考”等革命故事理解共产党员的价值取向。因为信服,所以敬仰,进而遵循。
郭小靓老师讲毛泽东思想——有温度的思想教育
郭小靓和薛艳丽所在的概论教研室,有从教四十多年的老教授,也有青年骨干教师,集体备课中大家共享教学资源,共商教学方法,通过灵活高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实现了思政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理念也在不断转变。罗宝成老师说:“网课上与学生互动交流增多,让我对学生放了心,上课也从以前的我面面俱到讲变成现在让学生讲我点评。学生返校后可以继续按这种方式组织学习。”
线上线下难分轩轾,混合才能赢
随着线上教学的深入,老师们对于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优缺点的认识也越来越深。
和很多文科出生的老师一样,教授“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吕彩云老师和侯薇老师刚接触网络授课时感觉压力“山大”,在掌握技术的同时还要重新设计适应网络特点的教学方案。后来经过集体备课反复测试,纲要课形成了“学生慕课学习加课前提交主题作业加问题研讨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在七周来的实践中,老师们在掌握“慕课”这个剧本的同时,已完全胜任组织课堂的“导演”这一新角色,“翻转课堂”这幕舞台剧越来越精彩。
课前的慕课学习让学生基本了解课程的内容和知识点,老师将授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成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概括,并要求每位同学课前提交总结作业;上课时,老师首先引导有备而来的学生针对主题交流发言,同时展示和点评优秀作业,最后总结问题并以点带面梳理历史脉络与理论逻辑,使学生厘清中国近现代史的“纲和要”。吕彩云老师表示:“翻转课堂使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并且将线上资源优势与个体授课特色相结合,使思政教育‘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生而异’,线上教学本来是疫情特殊时期师生的被动选择,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已成为我们顺应‘互联网加教育’潮流进行教学改革的契机。”
在李曰强老师看来,线上教学节省时间、空间和成本,教学资源更为丰富,交流手段也更为多样。他说:“我们通过学生课程QQ群不断推送各种参考资料,拓展学习广度与深度,譬如讲到近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时,推送英文版《共产党宣言》文本及朗诵音频,这既能帮助学生练习英语听力,还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在网络教学实践中,不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根据课程内容,大胆实验,及时调整授课方式,从腾讯会议转到腾讯课堂进行直播授课,解决了不能播放视频资料等问题,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将其他网课中获得的经验反馈到思政课上,同时学生对于改善学习体验的要求又使得老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这也是一种教学相长吧。”
李曰强在课程QQ群中推荐的网上学习资料
“线上教学克服了传统线下教学初期,师生之间空间距离太近和心理距离太远的不协调、不一致,师生双方交流和互动更加方便、快捷和有效。线下教学课后的交流机会更多,在深入交流中更能够触发双方的神来之笔,也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超出课堂之外的稳定的、长久的联系,更有利于长远的立德树人目标地达成。”在王洛印老师眼中,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不分轩轾,“最好能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大班线上授课,小班线下讨论。初期通过较多的线上交流,建立师生之间的熟悉、信任和情感联系,并针对学生进行前期的课程指导、资料准备和经典导读等工作。随着课程的进行和教师参入度增加,师生线下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增多,教学相长,深度探讨,辨析论证,提高能力,以期获得单独的线上或线下教学不能取得的事半功倍之效。”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应对疫情开展在线教学,思政课中更突出立德树人的特色。除课本知识外,思政课还因时制宜,引导同学们将疫情防控中的感性体会上升为理性认知。2020年3月9日,教育部组织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思政课上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很多同学谈到了近代以来国家的日渐强大,谈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作用,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谈到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在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中,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愈加坚定。
疫情防控全国思政大课后的讨论交流
而在艺术教学中心刘枫老师的书法课上,师生胸怀对中华文化的敬畏之心,穿越中华文明五千年,临习甲金篆隶行草楷。古老与现代的碰撞,高古与高端邂逅。从高古的甲骨文字,讲到当代书坛;从欧颜柳体的区别,讲到三大行书的背景;从古代经典的学习,讲到书法文化元素的当代应用。有分析,有讨论,深度挖掘历史,学子受益匪浅,在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寻找到了文化自信。
冉小伟同学在家上书法课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学形式,将知识和思想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在此基础上,引导和促使学生探索、思考,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全方位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是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形式。形式固然很重要,但归根结底是为内容服务的。”王洛印讲到,“在空间、时间、逻辑上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全面能力,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我们的教育理念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也需要根据时代和国家需要及时地作出调整,从被动转为主动,将线上和线下教育、形式和内容更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线教学有利于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教师能进行深度的专题教学;网络课堂管理更加精细,不仅能便捷考勤,还能实时进行习题测验;讨论区可以发动全员参与讨论,提供24小时不关闭的交流平台等等。其实对于在线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早已心生“爱慕”,奈何抱残守缺顾虑多,缺乏改革的勇气。如今,疫情之下的网络教学,成为解放思想、推进传统教学改革的大好契机。
唯有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探究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能迎来思政课程改革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