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挡不住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的热情。连日来,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充分利用威海市创新技术对接转化线上服务平台、公众号、电话热线等多种线上渠道,隔空为园区企业和学校科研团队对接合作伙伴,促成多项成果转移转化,空中热线一片繁忙景象。
线上平台“一对一”专人对接服务
由威海市总工会和创新创业园联合打造的威海市创新技术对接转化线上服务平台自2019年9月上线以来,已吸引在威11家高校院所和715家企业进驻,入驻741家创新工作室、952位工程师及技师。创新创业园项目管理部专职技术转移人员深入调研学校最新成果,了解企业真实技术需求,在平台上陆续发布329项高校技术成果和200余项企业技术需求,通过线上平台发布、电话网络沟通等方式,为企业与高校科研团队提供“一对一”的对接服务,已经有十几个项目利用该平台洽谈对接,平台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抗击疫情期间,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与我校区计算机学院伯彭波老师就相关技术达成共识,正在签署《花纹外观设计软件研究和开发》合同。
威海市创新技术对接转化线上服务平台
微信推介促成抗疫新品产业化
面对突发的疫情,创新创业园疫情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在孵企业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及时沟通、全力协助企业相关技术在疫情防控中推广应用。多家企业聚焦大数据疫情管理、抗疫装备、无人系统及医疗检测等四个优势领域,为疫情防控开发出十余款新产品,创新创业园第一时间采取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对外宣传抗疫新产品,向政府、多地校友及山东、江苏、浙江等多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微信群推送。园区中欧膜技术研究院在院长马军院士带领下第一时间开发的高效臭氧消毒设备、威海福瑞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全自动平面口罩机、威海天之卫网络空间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络化非接触式高精度红外摄像测温平台等产品受到威海、上海、青岛等地企业关注,多家企业来电咨询并与生产公司洽谈。目前,青岛华云空气科技有限公司针对低温等离子、臭氧消毒等空气消毒净化技术,正与中欧膜技术研究院进行深入洽谈合作。
对接政府部门拓宽技术转移通道
疫情抗击期间,创新创业园利用线上发布、微信推介、电话沟通等渠道,对接政府相关部门,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开拓新渠道。先后对接了威海、烟台、青岛等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河北省产学研促进会向其1000多家会员企业推介园区企业抗疫产品和学校最新成果。近日,通过烟台开发区工委向烟台八角湾海洋经济创新区推介了学校的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化工与生物医药等领域90余项成果。新建的烟台八角湾海洋经济创新区总投资约380亿元,其产业支撑板块为海洋高端制造、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态环保、涉海高端服务等海洋新兴产业,与学校相关科研方向高度契合。目前,已经为学校材料学院石墨深加工研发中心对接了烟台恒诺新材料有限公司,海洋防腐保护领域需要的环保型、长寿命石墨烯防腐涂料等技术合作正在洽谈中。
石墨烯基水性防腐涂料
加强服务机构协作拓展合作领域
园区积极与各地服务平台机构和校友企业联系,交流科技成果、企业技术难题、项目申报、人才需求等信息,拓展了技术合作的领域和地域。近期通过各类服务平台机构推介学校300多项科技成果,对园区在孵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进行了宣传,同时通过服务平台机构收集多地企业技术需求。赛创未来公司深度调研浙江各县市区120余家上市公司和优质企业后,收集整理了企业的具体需求,并将这些来自企业的100余项技术需求提供给创新创业园。针对济南某食品企业污水能力提升改造工程的需求,对接了园区企业山东兆盛天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双方正在交流详细的工程技术方案,预计项目额度超过百万元。此外,还向旭阳集团推介了我校海洋学院的氯代苯酐项目,为江苏吉能达环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共同申报江苏省盐城市515人才项目的合作专家,对接山东地方企业的材料测试需求等等。创新创业园通过微信等方式向学校130余位产学研相关老师精准推送各地企业真实技术需求几百项。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创新创业园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带来诸多困难,但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努力克服不利影响,正着力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基金四大平台,完善“两清单一平台”服务体系,建立“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三链联动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系统,做好威海“1+4+N”创新体系的支撑平台,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陈乃彰 通讯员 张玉芹 石景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