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八百壮士】宋蕙慧:“八百壮士”铸就哈工大赤胆忠魂
作者:宋蕙慧    来源:不忘初心网站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11日

正值青春年少,响应党和祖国的一声号召,就相应奔赴东北冰城,作为师资研究生班学生兼任本科课程教师;忍受缺吃少暖的生活和工作艰苦条件,顶着“马路大学”的名号乐此不疲将青春和热血投入到学问中;打字机都没有,却可以书写出连符号都堪比打字机的教案;在学业和事业的中途,外国老师打道回府,就挑起科学技术和学科发展的重担不问功名;培养一位又一位顶尖工程专家,而无暇顾及照看自己的子女;有机会出国参加外国研究,却舍不得一秒钟游览大千世界、舍不得一分钱改善自己的饮食;拥有卓越超拔的学术贡献和巨大的科研资源,却仍然布鞋衬衫旧皮包……

翻开《初心的力量——哈工大“八百壮士”事迹选编》,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跃然纸上,前辈们在国家发展的历史中闪耀着奉献与奋进之光。这不禁让作为80后的我们陷入沉思到底是什么支撑老一辈工大人一路走来,走出一条前无古人的共和国科学技术的伟业之路?是什么能让他们将一辈韶华无私奉献给祖国的建设事业?又是什么使老前辈们在当年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能够披肝沥胆决绝前行,为祖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杀”出一条自力更生的路?作为新一代工大人,我们又能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怎样的力量?

回望前辈们的青年和少年,会发现他们亲眼见过甚至亲身经历过祖国人民受人欺侮的惨状,他们有挽救家国危亡的信念和志向,他们接受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武装,他们迎来了祖国发展的曙光。我想,那支撑并鞭策前辈们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或许就是对唯物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人民崛起的信心、对强大祖国的信念、对自己必须冲锋在祖国建设最前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这些精神凝聚了当年那八百多青年的赤胆忠魂,也是这些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工大人披荆斩棘,为祖国的强大、民族的复兴贡献了并且贡献着全部的力量,在科技强国的每一条战线上,发热发光。深深反思,曾几何时,我们开始淡忘,开始觉得崇高是遥远而模糊的,开始认为挣到钱就是人生赢家。创业热、融资潮,追逐高风险高报酬的赌徒心态使众多的人忘却了踏实做事的感觉。然而,教育本身是神圣的职业,社会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有自己的品格和操守。如果教育被当作谋生工具,获取金钱的一个手段,那我们似乎放弃了最弥足珍贵的东西。衣食无忧的学习环境,年轻人为什么迷失自己,失去斗志,那是因为在家长和老师的庇护下,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一个人该怎样才是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的活着。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把自己的职业像前辈们那样当作一种使命和召唤有没有做一个值得学生尊重身体力行的榜样,有没有培养学生怀揣报国之志在八百壮士的事迹中重拾人生信仰和生命价值?80年代出生的我们必须有勇气去做这样的中坚力量,这是新一代工大人不容懈怠的使命和责任。

祖国新时代建设的科学研究工作尚有太多的难题需要自主攻关,工程技术还有巨大的壁垒急需跨越攻坚。我们的老前辈们当初遇到的艰难险阻,远比我们目前面临的要巨大,他们燃起了自己的赤胆忠魂,做出了如此功勋卓著的贡献,那么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卸下危机感、放下使命感,沉浸于岁月静好,安逸生活。何以为壮?壮在敢于牺牲、以身许国的伟大志向;壮在倔强的挺起年轻的胸膛,笑对艰难困苦;壮在引领和激励我们,为我们注入了工大灵魂!我们,会整理好“八百壮士”以及无数工大前人们赋予我们的这份行装,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初心不改砥砺前行

 

 作者简介:

宋蕙慧,1983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一家三代都是教师和党员。2008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威海完成博士学业后留校工作。现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新能源学院教学副院长,负责教学管理和国际化工作。


编辑:党委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