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王晨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王晨旭,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考入哈工大,2004年到威海校区工作。先后到比利时鲁汶大学、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访学。两次获评哈工大(威海)优秀共产党员。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从教18年来,王晨旭始终把教书育人的责任扛在肩上,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教学、科研和班主任等工作中以爱心责任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青年学子将家国情怀融入专业发展和科技创新。


善教乐教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王晨旭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先后为本科生讲授过近10门课程,为研究生讲授3门课程。传承信息学院重视教学的优良传统,他主动向许承斌、张秀珍等老一辈教学带头人学习,“很幸运能跟这些优秀的教学大师成为同事,这是我教学生涯中最大的财富,”王晨旭讲道,“许承斌老师有一句非常朴实的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如果备课时你有一种迫不及待想要上讲台的感觉,那就是备好课了。”

多年来,王晨旭始终“跟着这种感觉走”,以学生培养为中心,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备课时从逻辑体系脉络到文字图片动画都尽量做到一丝不苟;不断融入当前科技前沿,丰富并完善授课内容。王晨旭讲课很有激情,上课从来不用话筒,“总感觉话筒会限制我的思路,拉开我和学生的距离。”而他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2018年以来他主讲的“基于 Verilog的数字系统设计”课程被连续三届学生评为“A+”。

王晨旭认为“实践才能出真知”。无论所讲授课程教学计划中是否有实验安排,他都尽力采用“课堂+实验”的教学模式,安排实践环节提升学习效果。2020年春季学期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学生们无法返校。为了能让学生用实物做实验,他积极与苏州一家公司联系,通过租借的方式给每名在家的学生寄去了开发板。能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乐趣,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成就感,王晨旭深感欣慰。

 


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王晨旭还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积极申报教改项目,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两次受邀在国内专业领域报告分享教改经验,扩大了学校影响力。近些年主动融入新的教学模式,先后申请并获批2门创新研修课程未来技术学院成立后,将信息学院的亮点方向——海洋智能无人系统与华为“智能基座”相结合,为学生培养加入了一个新的底座,使学生培养与产业最新成果充分融合。


实践育人  提升学生的创新力

“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传统。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将课上所学用于实践,在学院负责实验室建设的王晨旭积极搭建动手创新实践平台。

2021年9月,信息学院在718联创平台基础上联合筹建了校区大学生电子信息科创平台,形成了立足信息、辐射各学院的交叉创新平台。“仅2021年秋季学期就有来自校区各专业的1028名新生在科创平台接受启蒙和培训,2021年在平台培养的学生获得大学生创新比赛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奖项20项。其中,在ROBOCON比赛中突破性获得山东省冠军、全国8强。”王晨旭讲到。

2021年威海校区承办了RoboMaster 2021机甲大师高校联盟赛(山东站),这也是当年9个站点唯一一个非省会城市此次联盟赛举办期间,他代表校区牵头成立了国内首个省级机甲大师联盟——山东省高校机甲大师创新联盟并任秘书长,大大提高了我校区在该领域的影响力。



信息学院代表校区牵头成立山东省高校机甲大师创新联盟


为搭建工业界实用、工作中好用的实践平台,王晨旭积极与世界500强企业联系,与ARM、Xilinx 建立联合实验室,促成企业向学校捐赠实验设备和软件。为响应校区卓越领军人计划,他积极为学生搭建校外实践平台和基地,先后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ARM、Xilinx、大唐微电子等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开辟了山东齐芯微系统、日月光等多家校外实习基地。


价值引领  升华学生的爱国心

国之所需,我之所趋。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芯片已经成为影响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清楚我国芯片的成就和面临的困境是当前学生思政教育、尤其是大一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王晨旭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A类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或课题,他将自己多年来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智能感知与无人系统、海洋物联网等研究工作的经历和经验融入课程思政,通过价值引领,升华学生的爱国心。

“在大一专业导论课中,课程组把题目定为《中国芯 强国梦》,把学生定位在世界坐标系,向学生们讲述当前芯片设计的关键难题在哪里,制约我国芯片产业进步的瓶颈在哪里,自然而然地提升学生们的职业认同感与爱国心。”在参加学生党支部活动时,王晨旭引导学生党员胸怀国之大者,提高“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的觉悟,和同学们一起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学习时代楷模刘永坦院士的先进事迹、传承哈工大许党报国的红色基因,激励大家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解决科技发展中“卡脖子”问题交出青年一代的答卷。

和其他专业课老师一样,王晨旭也担任本科生班主任,他关注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将能为学生排忧解难视为自己的骄傲。为了让学生适应从高中到大学生活的转变,他经常找学生谈心谈话,尤其关注年龄较小的学生。多年的教学经验让他意识到数学基础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2009级学生大一时,为使学生们的数学基础更加坚实,他建立了数学月考制度,并请自己的研究生设计数学模拟考卷;大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他多次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自费为学生们购买奖品今年受疫情影响,毕业班学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挑战,他从导师的角度积极为保研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给考研学生提供专业咨询,为就业学生推荐公司岗位……

从教18年,王晨旭直接指导和教过的学生超过千人,逢年过节,他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毕业生的祝福,看到同学们在更高的平台上深造,到更广阔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他感到由衷的自豪。

王晨旭说:“我常常想,当自己的孩子上大学时,作为家长,会希望她遇到什么样的老师呢?我自己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认为大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伙伴关系,相互尊重,教学相长。老师的欣赏会增强学生的信心,老师的信任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学习成绩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元素,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大学里健康成长,都应该享受成功的喜悦。”


文章发布员:张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