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理学院:线上战“疫” 课程思政先行

威海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理学院党委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全面推进线上课程思政建设在学生数量最多、课程体量最大的公共基础课中筑牢思想防线,开展思政教育。老师们积极响应,主动研讨,将抗疫精神、哈工大精神融入基础课教学,激励学生奉献担当,厚植家国情怀。



如何综合利用网络工具提高线上教学效果?如何将抗疫精神融入课堂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全面在线教学开展后,数学系姜薇老师、王雪臣和吴开宁老师光电科学系王新顺老师分别组织各自教学组老师开展课程思政线上研讨会,老师们分享教学经验,讨论如何在提高线上教学效果的同时,思政之“盐”融入课程大餐学院党委书记李晓玲参加了三次研讨会,深为老师们备课用心、上课专心、对学生的爱心所感动,“真正起到了立德树人的示范作用,值得学习。尤其在疫情期间真正做到了坚守自己的岗位、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为抗疫工作作出了基础课教师的贡献。”


 

  科学防控亦需要精准的数学模型,老师们将疫情防控的措施与数学知识点紧密结合,揭示了疫情防控中的科学。姜薇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传染病模型的建模原理,模型数据说明现有的政府控制策略一定会使疫情得到控制,大家一定要坚定抗疫成功的信心!”王雪臣老师在讲解函数时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数学方法预测新冠疫情的发展规律,根据得到的结果给出防疫策略,通过直观的数据模型让学生深刻理解当前的疫情防控措施苏欢老师引用疫情防控时将人群分为感染人群、无症状感染者、密接、次密接以及健康人群几类后分类处置的案例,让学生更加理解聚类的作用,理解当前疫情期间进行分类隔离的科学依据和重要性。

数学知识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教书与育人从来就没有界限。吴开宁老师在讲级数的收敛性时讲到,“当前疫情下,如果每个人都能做一点正能量的事情,虽然单个看起来可能微不足道,但累加汇聚的结果就像级数一样可以是无穷多的,有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吕敬亮老师用小概率的知识告诉同学们,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坚持下去,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结果,“只要全体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就没什么困难是不能战胜的。但是,如果个别同学放松警惕,那么所有的努力可能就会功亏一篑。所以同学们要积极配合学校的防疫措施,同心协力对抗疫情。”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积极主动的志愿者,都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榜样。家住校外的陈天睿老师利用线上课前等候时间,为身处校内尚不了解校外疫情严峻形势的学生播放“威海静止”“威海加油”等相关视频,学生要高度重视本次疫情,一定要理解并遵守各项防控措施。”积极参与抗疫志愿工作的青年教师刘情操视频和照片向同学们展示了校园分区管理后领导和教职员工忘我的辛勤付出,分享自己作为志愿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大家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刘情操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为研究生详细讲解该如何走好自己的早期科研之路,尽快由科研的旁观者成为参与者和主导者。


 

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家国情怀这些思政内容被老师们融入日常课程教学各环节,在抗疫的关键时期更坚定学生科技报国信仰,深厚了爱党爱国的情怀。潘玉寨老师讲激光光束的聚焦应用时为学生讲解新冠病毒的检测技术、检测流程以及当前的技术短板,告诉同学们,“疫情终将过去,但技术仍需进步,未来祖国的发展还要靠你们青年一代的不懈奋斗!”

毛晓芹老师引导学生们分析冬奥首金项目短道速滑的力学原理,让学生们感受金牌的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于战华老师在引导学生利用第一型曲面积分计算通讯卫星电波覆盖的地球面积时,为同学们介绍我国航天发展现状,分享航天精神,坚定学生科技报国的决心曲文葛老师准备在讲光的衍射一节中,通过讲解光的本质的探索历程以及光的衍射在中国“天眼”中的应用等故事激励同学们学习科学家们不懈探索、寻求真理、追求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课堂育人主渠道主阵地思政教育就蕴化在一节节的课堂中。在疫情防控这堂大社会思政课中,理学院坚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教师们将战“疫”元素融入线上课堂教学,在防疫大考中交出了基础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答卷。(理学院)


文章发布员:张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