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进行时 我们在行动】党旗引领 凝聚疫情防控“红色长城”

   疫情就是命令,党旗指引方向。自威海市出现疫情以来,校区党委统筹调度、广泛动员,迅速启动抗疫“战时”机制,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红色力量”,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党员教师志愿服务队:守望相助同战“疫”


您好,请出示证件,刷卡进入办公区!”“您好,前方是办公区,没有审批不能进入”……3月16日早上7点,党员教师志愿者郎涵光、迟明磊等人准时出现在教工生活区到行政办公区、学生生活区通往行政办公区的岗哨卡口值班处,对过往的行人和车辆进行认真审核。“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够在全校抗疫的关键时刻,为校区做点事、为师生做点事,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郎涵光老师激动地告诉记者。



为缓解疫情期间后勤保卫人员不足的压力,校区组建了教师志愿服务队,其中大部分都是党员,成员包括学校青年拔尖教授檀财旺、教授闫锋刚、副教授陈刚等一线青年教师,还有郎涵光、迟明磊、王毅、邹齐红、刘新宽等管理教辅岗位人员,义务承担起了校区防疫卡口值班任务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他们12小时守候在防疫卡口,审核证件、劝阻无审批手续的师生员工和家属,并为有特殊需要的师生办理紧急审批手续。这些在教学科研上的骨干教师、行政管理岗位上的年轻力量,都变成校园“守护神”,不怕辛苦、不畏严寒,在温度不足10℃的室外坚持值守,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用实际行动构筑起疫情防控的“红色长城”。

疫情防控践使命,为民服务显担当。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校区许多教师没来得及储备足够的生活物资,在全市“静止”、校区全封闭管理的严峻形势下,面对全校25栋家属楼、700多户、2000多教职工的日常生活现实问题,校区工会马上组织人力、调配物力,迅速组织起一支高效的由党员干部志愿者领衔的生活服务队,校区工会常务副主席莫宇宏老师化身“带货达人”,每天接听的电话有几十个,组建教师需求微信群,为每个家属楼配备专门“跑腿小分队”,负责为老师们采购各类生活物资和解决生活难题。




每天一早,每栋楼的志愿者们就会在群里发布生活物资采购信息,将大家的需求信息整理汇总后与超市工作人员对接,物品运送到学校后组织大家再搬运到各栋楼下,通知老师们前来领取,然后组织群收款、联系售后服务等……每天的工作琐碎而单调,但每一位志愿者都尽心尽力、认真负责。


吹响战“疫”集结号:志愿服务暖人心


理学院去年刚刚从德国归来的青年拔尖副教授刘情操老师住在一生活区,为了让大家尽快加入一区的生活群,方便大家在群里接龙买菜,他每个楼挨家挨户敲门通知大家进群。此外,作为一生活区四位志愿者中唯一有车的老师,他还主动承担起为大家从二生活区运送蔬菜等物资的任务。

姜薇老师在教工群里看到很多老师有买药的迫切需求后,她主动联系校外药店的工作人员,自发组建了“哈工大燕喜堂买药群”,三天来共为教师、学生买药近300份,大大缓解了当前严峻形势下师生买药难的状况。

此外,志愿服务队还对居家隔离、老弱病残等重点人群提供上门服务3月14日,12号楼一名70多岁的老人因糖尿病需要购买胰岛素,志愿服务队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与老人取得联系,并向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提出申请,安排专人将老人到医院买药。

教职工党员干部防疫志愿服务队3月13日在校区工会倡议下正式成立以来已有70名教职工党员和部分群众参加进来承担起了为校区教职工买菜买药、值班巡逻、组织核酸检测等重要任务。

在鲜红党旗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教职工党员和家属志愿者一个又一个地加入进来……不断筑牢抗击疫情的“红色长城”。

 

逆行的学生工作者:用责任与行动守护学生


“我现在正忙着做一个着急上报的数据统计表,过一会我电话联系您……”记者电话联系到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桑峰时,他正在学生公寓组织落实学生全员核酸只跟记者交代了几句便匆匆挂断了电话。在疫情出现前,“忙”就是他的常态。




疫情发生后,赶在校园封闭前他“逆行”赶回学校,桑峰已经搬进学生区连续吃住一周了。当初因为着急返回学校,连换洗衣服都没来得及收拾,“没办法,特殊时期,克服一下吧。”电话里桑峰不好意思地说。这些天来,桑峰和辅导员们坚守在岗位一线,每天组织学生核酸检测、落实学生线上上课、疏导学生心理压力,还帮参加选调生考试的学生协调相关工作,常常工作到半夜才能休息。

桑峰的爱人是威海市疾控中心的专家,自3月7号晚上紧急返回单位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至今都没回过家。桑峰家里两个孩子,小的才3岁,都由母亲一个人在家照看。“没办法,这个时候,我们俩谁也不能丢下工作。孩子只能托付给老人了。最对不住我家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孩子和老人都不会用电脑网络上课,基本没上过几次完整课程,等疫情过去再给孩子补课吧。”说起孩子和老人,桑峰愧疚地眼含泪花,“但作为学生工作者,在这个紧要时候,我们就是学生的主心骨。我们不上谁上?身边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的辅导员们深入学生区一线,凌晨5点起床准备全员核酸,我还不是最辛苦的。”

朴素的话语道出了身边学生工作者们的心声,自疫情发生以来,除按要求需要隔离的人员外,全体学生工作者全员在岗,24小时待命,舍小家为大家,用爱与责任为学生们带来了安心守护。


党员教师“突击队”:“爱心陪伴之旅”


3月11日晚上,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工党员群里发布的一条“关于招募送医志愿者的通知”引发了群内教工党员的热烈反响,大家纷纷响应:“我可以送学生就医,我报名!”“我报名送学生!”“我报名志愿者!”……当晚,由王翥、孙正鼐、齐晓辉、王晨旭、李爱华、金涛、王静等党员同志组成的学生送诊志愿服务突击队就成立了。




疫情发生以后,由于疫情防控原因,学院部分辅导员需要居家观察不能上岗,如何帮生病、受伤等意外情况的学生送医成了难题。关键时刻,学院的教工党员们主动站了出来,组成了一支共产党员“突击队”,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这一重任。“突击队”成员之一、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李爱华告诉记者,每次工作群里来了任务,老师们就开始“抢单”模式,王翥老师、孙正鼐老师、王静老师等几位年龄稍大点的老师总是抢在前面,承担了大多数的接送任务,有几次从医院接学生回到家已经是凌晨一两点钟。采访中,几位老师一再表示:“那几个年轻老师家里孩子小,我们老人孩子都不在身边,多为年轻人分担一点是应该的。”“疫情防控工作一线的领导和同志们更辛苦,我们只是做了一点党员这时候该做的事,真的没啥可说的。”……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轰轰烈烈,有的只是共产党员的一颗朴实初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信息学院的学生送诊志愿队外,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等学院的老师们也报名了学生送诊的志愿车队。此外,校园里还一直活跃着一支由学生工作副书记、辅导员们组成的志愿服务车队,他们全天24小时待命,无论白天还是半夜,只要学生有需要,他们就有行动。来回的路上,老师们还不忘鼓励和安慰同学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虽然疫情期间,他们的每一次送诊行动都像是一次“冒险之旅”,但更是给学生的“爱与陪伴之旅”。

党旗飘扬,初心如磐。

同心战“疫”,共克时艰。


文章发布员:张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