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太空与海洋专题技术研讨会暨“智汇环翠”高端海洋装备产业发展推进会在威海召开

 9月23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与威海市环翠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太空与海洋专题技术研讨会暨“智汇环翠”高端海洋装备产业发展推进会在威海召开来自航天科技集团、海军研究院等国内航天与海洋领域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事业单位领导近人齐聚一堂聚焦太空与海洋的融合创新深入交流。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主持大会开幕式,哈工大(威海)党委书记张淑娣、威海市环翠区区委书记徐明致辞。海军研究院邱志明院士参加会议。



 

 包为民院士在开幕致辞中表示,2021年中国航天经历了很多喜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按计划成功绕落巡任务、天宫空间站核心舱成功发射并完成在轨运行、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返航,我国已经全面开启了航天强国建设的新征程。海洋是航天装备应用的主战场之一,未来也将是航天科技跨域融合创新重要的试验场,“无人系统与感知技术”作为太空与海洋跨域融合的重点之一,是我们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中必须共同应对的挑战。针对无人系统跨域融合创新,他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坚持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两条腿走路,建立更加紧密地合作关系,提高用户需求和工业部门技术开发的迭代效率,加快产出、形成能力;二是坚持产学研用结合,发挥高校在基础和前沿科技的优势、发挥工业部门工程化的优势、发挥用户在需求规划方面的优势、发挥地方政府产业布局方面的优势,在创新链补足短板,在产业链形成闭环,让太空与海洋跨域融合创新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面对科技无人区做更多扎实的工作,打造科技创新的硬核驱动力。


 

 张淑娣代表校区向参会专家和学者表示欢迎,她回顾了哈工大与航天科技集团的合作,预祝大会圆满召开。她讲到,2018年“首届太空与海洋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开启了航天科技集团哈工大太空向海洋的跨越和探索哈工大(威海)地处“航天入海口”已成为双方协同发展进军“深海”领域的排头兵。近年来,哈工大(威海)海洋和船舶工程领域发展迅速,与国家海洋局共建我国第一个浅海海上综合试验场,联合成立海洋无人装备与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快速推进威海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建设。校区还建有“对海监测与信息处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正在实施“双一流”建设项目——“新一代海空天对海观测技术综合试验平台”,科研团队一直在攻关卫星对海探测与海空天一体化对海探测技术。她表示,本次推进会的召开进一步彰显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进军海洋的强烈决心,也为哈工大特别是威海校区历练“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真功夫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校区将进一步做好海洋科学与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工作,更好地为国家海洋强国、国防现代化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徐明讲到,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战略目标。威海是一座海洋特色鲜明的城市,不论是海洋资源禀赋,还是海洋生态环境,都在全国处于领先的位置。近年来,环翠区紧盯国家和省、市经略海洋工作部署,不断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驶向深蓝发展区域。以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为核心,打造了远遥浅海科技湾区,与20多家涉海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引进了海洋智能装备研究中心、海洋无人装备与技术联合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与中关村发展签订合作协议,推动“一湾多中心”海洋产业联动发展。他表示,哈工大是享誉国内外的理工强校、航天名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通信、导航、遥感等方面高端人才和科研成果数不胜数,诚邀大家常来威海、常驻环翠,为环翠经略海洋、以海强区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到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开展试验和研发转化,推动更多海洋装备成果转化,环翠区将为各界人才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营造更加优越的环境。



 大会共设有2场主题报告和10场专题报告。海军研究院邱志明院士团队核心成员肖玉杰博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型号总师李劲东研究员分别作海洋机器人跨域协同研究进展天基海洋系统成像探测技术发展和展望”的主题报告。来自航天科技集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工大(威海)、上海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专家和学者着眼科技强国、航天强国和海洋强国建设围绕“无人系统与感知技术”领域的海洋物理场感知、跨介质通信、水下能源与导航等技术热点和难点,结合自己的专长、工作成果或者概念设想,进行深入交流。


 

 哈工大(威海)副校长张文丛、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周志权主持专题报告会环节,新能源学院副院长蔡春伟在会上作专题报告。会议期间,与会专家还参观了即将开展的哈工大(威海)海洋探测技术博物馆,对博物馆布局和展示内容给予充分肯定。(记者 张玉芹、谭璇月 /图)


创建者:张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