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网课】从被迫应对到主动变革 拿混合式教学拥抱思政课程改革的春天

思政部教师李曰强用这样几句诗词描述疫情冲击下思政课程的变革:从疫情开始全国蔓延接到教育部开展在线教学通知时“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困惑,到选定优质慕课资源和流畅教学平台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经历了反复尝试逐渐体会网络教学妙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亢奋,再到领会网络教学优势渐渐明晰教学改革方向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从被迫应对到主动变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成了新时代迎接思政课程改革的有力武器。

疫情来袭,哈工大人迅速行动,展现了双一流高校的超高水准。威海校区提前准备、精准部署,教务处为老师们提供了雨课堂、云班课、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各种网络平台的培训,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主任叶平教授和书记张步先带头研讨,“一课一案”有序向前推进。承担本学期授课任务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11位老师多次进行网络集体备课,反复比较各种网络平台的优劣,确定了“慕课+QQ群+腾讯会议直播”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尝试用网络方式完成授课任务。艺术教学中心的4位老师也克服各种困难,将课堂搬到网上,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担起“育人”的责任。


2020年2月29日,校区领导王建文、钟诗胜同思政部教师座谈。


经典的政治理论课在线上“活”了起来


一个多月的网课经历,薛艳丽老师有两点感受最为深切:一是网络授课需要更多的互动设计;二是翻转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为重要。她表示,“网络授课面对的是无生命的电脑屏幕,缺少实体授课的交流互动和信息反馈刺激,如何保证教师以饱满激情延续授课?如何确保学生能够耐心听完全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薛艳丽在“活”字上下功夫,通过精心互动设计使课堂活跃起来。

“比如问题导引式,通过层层设问,不断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点的兴趣,从而引领学生走完全程;案例讨论式,通过适恰案例引发学生思考教学内容的相关问题,在讨论争辩中完成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观点论证分享式,要求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论证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点,使其在自主学习和课堂分享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视频穿插式,精选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短视频,精心剪辑,在教学中穿插使用等等。”

郭小靓老师曾经是位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多年与学生一起“摸爬滚打”的经历使她对“育人”有更深的体会。她的课堂是伴随着《新闻联播》片头曲开始的,每位同学都有担任“央视主播”的机会,交流分享自己身边的疫情实况,或是联系教材知识点讲解自己对时事政治案例的见解,其他同学在讨论区畅所欲言。“同学们的播报内容来自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非常接地气;同时又能密切联系实际,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社会问题。”从同学们的播报入手,郭小靓适时渗透进“硬核的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等思政主题,让思政课在活起来的同时兼备了理论高度。

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意识教育渗透到课堂当中,引导学生把社会未来发展和个人前途与幸福生活紧密相连,从而使思政课有温度。在讲授“毛泽东思想”时,郭小靓不仅教给学生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知识点,还引导学生在学习毛泽东诗词中体会伟人的格局风范,从毛主席的人生经历中感悟积极进取的精神,用“星星之火,何以燎原”“进京赶考”等革命故事理解共产党员的价值取向。因为信服,所以敬仰,进而遵循。

 

郭小靓老师讲毛泽东思想——有温度的思想教育


郭小靓和薛艳丽所在的概论教研室,有从教四十多年的老教授,也有青年骨干教师,集体备课中大家共享教学资源,共商教学方法,通过灵活高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实现了思政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理念也在不断转变。罗宝成老师说:“网课上与学生互动交流增多,让我对学生放了心,上课也从以前的我面面俱到讲变成现在让学生讲我点评。学生返校后可以继续按这种方式组织学习。”


线上线下难分轩轾,混合才能赢


随着线上教学的深入,老师们对于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优缺点的认识也越来越深。

和很多文科出生的老师一样,教授“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吕彩云老师和侯薇老师刚接触网络授课时感觉压力“山大”,在备技术的同时还要重新设计适应网络特点的教学方案。后来经过集体备课反复测试,纲要课形成了“学生慕课学习+课前提交主题作业+问题研讨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在六周来的实践中,老师们在掌握“慕课”这个剧本的同时,已完全胜任组织课堂的“导演”这一新角色,“翻转课堂”这幕舞台剧越来越精彩。

课前的慕课学习让学生基本了解课程的内容和知识点,老师将授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成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概括,并要求每位同学课前提交总结作业;上课时,老师首先引导有备而来的学生针对主题交流发言,同时展示和点评优秀作业,最后总结问题并以点带面梳理历史脉络与理论逻辑,使学生厘清中国近现代史的“纲和要”。“翻转课堂使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并且将线上资源优势与个体授课特色相结合,使思政教育‘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生而异’,”吕彩云表示,“线上教学本来是疫情特殊时期师生的被动选择,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已成为我们顺应‘互联网+教育’潮流进行教学改革的契机。”

在李曰强老师看来,线上教学节省时间、空间和成本,教学资源更为丰富,交流手段也更为多样。“我们通过学生课程QQ群不断推送各种参考资料,拓展学习广度与深度,譬如讲到近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时,推送英文版《共产党宣言》文本及朗诵音频,这既能帮助学生练习英语听力,还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在网络教学实践中,不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根据课程内容,大胆实验,及时调整授课方式,从腾讯会议转到腾讯课堂进行直播授课,解决了不能播放视频资料等问题,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将其他网课中获得的经验反馈到思政课上,同时学生对于改善学习体验的要求又使得老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这也是一种教学相长吧。”

 

李曰强在课程QQ群中推荐的网上学习资料


“线上教学克服了传统线下教学初期,师生之间空间距离太近和心理距离太远的不协调、不一致,师生双方交流和互动更加方便、快捷和有效。对于自制力强的学生,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也更有利于独自思考和反思批判能力的提高,促进科学、创新思维的形成;而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和交流,有利于课堂教学纪律的维持,特别是对于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可能效果会好一些。同时,线下教学课后的交流机会更多,在深入交流中更能够触发双方的神来之笔,也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超出课堂之外的稳定的、长久的联系,更有利于长远的立德树人目标地达成。”在王洛印老师眼中,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不分轩轾,“最好能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大班线上授课,小班线下讨论。初期通过较多的线上交流,建立师生之间的熟悉、信任和情感联系,并针对学生进行前期的课程指导、资料准备和经典导读等工作。随着课程的进行和教师参与度增加,师生线下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增多,教学相长,深度探讨,辨析论证,提高能力,以期获得单独的线上或线下教学不能取得的事半功倍之效。”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应对疫情开展在线教学,思政课中更突出立德树人的特色。除课本知识外,思政课还因时制宜,引导同学们将疫情防控中的感性体会上升为理性认知。2020年3月9日,教育部组织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思政课上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很多同学谈到了近代以来国家的日渐强大,谈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作用,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谈到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在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中,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愈加坚定。

 

疫情防控全国思政大课后的讨论交流


而在艺术教学中心刘枫老师的书法课上,师生胸怀对中华文化的敬畏之心,穿越中华文明五千年,临习甲金篆隶行草楷。古老与现代的碰撞,高古与高端邂逅。从高古的甲骨文字,讲到当代书坛;从欧颜柳体的区别,讲到三大行书的背景;从古代经典的学习,讲到书法文化元素的当代应用。“中国书法发展的两次高峰,为什么社会背景不同?”“秦桧发明宋体字,对中国文化有贡献,为什么背负历史的骂名?”有分析,有讨论,深度挖掘历史,学子受益匪浅,在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寻找到了文化自信。

 

冉小伟同学在家上书法课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学形式,将知识和思想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在此基础上,引导和促使学生探索、思考,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全方位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是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形式。形式固然很重要,但归根结底是为内容服务的。”王洛印讲到,“无论是欧洲中世纪的自由七艺传统,还是我国传统的六艺教育,以及现在社会所强调的通识教育,乃至于新时代所倡导的新工科、新理科、新文科、新医科等,都是强调打破传统的学科和知识界限,在空间、时间、逻辑上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全面能力,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我们的教育理念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也需要根据时代和国家需要及时地作出调整,从被动转为主动,将线上和线下教育、形式和内容更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线教学有利于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教师能进行深度的专题教学;网络课堂管理更加精细,不仅能便捷考勤,还能实时进行习题测验;讨论区可以发动全员参与讨论,提供24小时不关闭的交流平台……其实对于在线教学,思政部教师早已心生“爱慕”,奈何抱残守缺顾虑多,缺乏改革的勇气。如今,疫情之下的网络教学,成为解放思想、推进传统教学改革的大好契机。

唯有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探究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能迎来思政课程改革的春天。在全国上下高度重视思政政治教育的今天,在哈工大(威海)思政部即将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当下,这一共识更显得意味深长。记者  张玉芹


文章发布员:张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