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我们这一代应该站出来了!”

“这种时候,年轻人就该顶上,我们这一代应该站出来了!”这是一名在家乡做抗“疫”志愿者的哈工大(威海)学子的宣言,也是无数学子的心声。

“这座救命的医院,我也是建设者!”

土木19级研究生王纪伟家在武汉东西湖区,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寒假回家,会遇到如此严重的疫情爆发,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中留下难忘的足迹。

 “我大学的导师陈再现老师总是教导我,要有奉献精神,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我父母的选择也让我看到,人生究竟应该追求什么。”王纪伟是一名建二代,父母都是中建三局的职工。雷神山医院建设刻不容缓,中建三局临危受命,广发“英雄帖”召集员工前往一线支援建设。王纪伟清楚地记得,除夕之夜,父母亲一番商量后,母亲拨通了请命电话:“领导,我们两口子申请前往一线支援雷神山建设……”

深爱的城市受如此折磨,深爱的家人赴如此艰险,王纪伟无法安坐家中。“有一些责任,我一定要扛在肩上。” 他把哈工大为湖北籍学生发放的补助全数捐出,他说,作为一名哈工大人,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更需要的人。26日,王纪伟没有告知家人,独自驱车赶往雷神山医院,来到母亲所在的后勤物资供应保障点做一名义工。母亲见到他并未觉得意外,只是递给他一双手套和一包口罩,平静地对他说:“孩子,你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了,我很欣慰,快来帮我卸货。”



从早上8点至晚上9点,王纪伟不停地忙着拆卸货物、分发物资,6000余桶泡面、20000余件饮用水、8000余瓶酒精及消毒液、20000余个口罩,这是他一天要完成的工作量。此外他还帮工人铲土、清理现场、搬运材料,饿了就在工地胡乱吃些盒饭。虽然每天都忙到“躺下身体就要散架”,但是看着医院一天天建成,他觉得感动又骄傲,“我是一名哈工大人,这座救命的医院,我也是一名建设者!”


“看到党旗国旗飘扬的时候,觉得一切都值!”

汽车工程车辆第一支部副书记高永斌同学在家乡滨州市博兴县高家村做志愿者,从2月2日开始,每天工作7个小时。乡亲们起初对这个不常回家的大学生志愿者感到“新奇”,不久就开始为他的认真负责和吃苦耐劳持续“点赞”。面对家人的担忧,他宽慰道:“我年轻,病毒不易感。作为党员,理应冲在一线。作为村民,理应保护村庄。”在户外长时间工作,他有时手脚冰冷,像有虫子在咬。付出许多辛苦,却也有人不理解,要一遍一遍地耐心解释。但是他说,“真的不觉得苦,看到党旗国旗飘扬的时候,得到村民们肯定的时候,觉得这一切都值!”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名在青岛莱西老家做社区志愿者的学生说,志愿者的工作不仅是简单重复地测体温、记录车辆、提醒行人戴口罩……更代表了一种希望,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我希望多做一点事,能带给人力量,让人感觉安全。”




 

“疫情终将被战胜,春天一定会到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朱伟宸老家在江苏宿迁,母亲是一名负责社会治安管理的人民警察。战“疫”期间,他每天看着母亲早晨八点上班,凌晨一两点钟才回家。无数和母亲一样的一线“战士”,义无反顾投入战争,顶着风险保万家平安。“身为哈工大人,我有责任在此刻出一份力,不管何种形式,哪怕微不足道,也是一点光芒。”朱伟宸拿出自己的压岁钱,辗转联系各个渠道,买到了一批口罩,全部捐给了公安一线的奋斗者们。

“就算困在家中不能随便行动,也总要做点什么才好。”经管学院18级01班班长布雨欣说。全班学生在线交流,共同决定以班级名义向湖北捐出1000元班费,学院党委副书记高仕宁得知后,也拿出500元与同学们一起捐赠,为湖北加油,为中国加油。布雨欣说,“其实早在我们班级捐款之前,一部分同学已经个人捐助过了,疫情当前,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股热血,我们都相信,疫情终将被战胜,春天一定会到来!”

“我深刻感受到疫情当前,哈工大学子拥有超乎我们想象的爱国热情。为他们担忧,更为他们骄傲。”一位辅导员深有感触地说。在这场重大考验面前,老师们也用步调一致的行动,伴学子们共同前行。土木工程系辅导员王江波老师在河北邯郸老家,一边完成学校工作,一边做志愿者积极承担村里的防疫工作。“我想对我的学生们说,一个人的力量也许是有限的,但是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无论我们能做什么,只要时刻心怀他人,心怀国家,就能众志成城。”



在这非常时期,哈工大学子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责无旁贷地站了出来。我们讲述的,只是其中一少部分学子的故事,辅导员们在他们的QQ空间或者微信朋友圈里发现了痕迹,跟踪了解到了他们正在做的事。还有更多的人,默默践行。一位学子在回复是否愿意接受采访时说,“我愿意讲述我的故事,让大家感受到前行的正能量。但我是谁,真的不重要。”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为胸膛中燃烧着的那一腔沸腾热血一片无悔青春。记者 谭璇月/文  图片由各学院提供



文章发布员:张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