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八百壮士】于东:秉承“八百壮士”精神 再续哈工大辉煌未来

每一所大学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气质,“八百壮士”精神就是哈工大人独特的精神气质。

“八百壮士”精神是崇高的,也是具体的。它体现在马祖光院士两年吃了150斤挂面,将节约的外汇1万多马克上交给国家的赤心报国上;体现在洪晶教授扎根黑土,为“小教师”制定培养方案的师表丹心上;体现在徐邦裕教授为我国热泵事业的发展勤奋工作,不遗余力倡导推广热泵技术的无私奉献上;体现在王光远院士高瞻远瞩,建立了“工程大系统的全局性优化理论”的开拓创新上……涓涓细流汇成磅礴大海,一代代哈工大人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信念与担当,熔铸成了“八百壮士”精神。“八百壮士”精神,是哈工大人内生力量之源。

“八百壮士”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哈工大人接续奋斗。作为一名哈工大(威海)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老三届的学生,有幸见证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创立与发展。至今我依旧清晰地记得,入学前两年专业教师还不足5人,但是学院非常注重教学质量与教材建设,每位老师除了承担科研工作外,还担负着繁重的授课任务,桂洪斌老师就讲授了船舶结构力学、船体振动、船舶动力装置与电气设备、船舶设计原理等多门专业课。作为一个刚刚踏入船舶专业大门的初学者,我对新知识有很多疑惑,总想更加深入地了解更多知识,因此,我经常会在课后围着任课老师请教,各位老师总会耐心细致地为我解疑答惑,从不因授课任务繁重而面露不耐。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拼搏奉献,如今船舶专业已发展成为一个集船体、轮机两个方向,每年培养毕业生100余人的相对成熟的学科专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传承“八百壮士”精神的最好注脚。

踏上工作岗位后,每当遇到困惑、产生倦怠,我总能从“八百壮士”精神中找到力量源泉,尤其是聆听了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报告会,坦先生带领团队披荆斩棘,为祖国筑起“海防长城”的卓越事迹让我倍感振奋。在“八百壮士”精神引领下,我锐意进取、担当作为,主动参与学科建设,参加了第四次学科评估;参与拖曳水池与综合水池实验室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基石;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参与创建智能船科创团队,一年来在国内各类赛事中获奖10余项,我时刻以自己是一名哈工大人自省,自觉地做“八百壮士”精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八百壮士”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学生时代,我在“八百壮士”精神的烛照下潜心学习;工作之后,我在“八百壮士”精神的指引下砥砺前行。作为新生代的哈工大人,我将学习好、践行好、传承好、发扬好“八百壮士”的精神,在新时代,为实现“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高水平特色校区”和“山东省最具影响力工科强校”的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简介:

于东,1990年2月出生,2012年毕业于哈工大(威海)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2015年重回哈工大(威海)船舶学院从事船舶实验教学和流体实验研究等工作,入职以来为本科生开设专业实验课3门,同时参与了拖曳水池与综合水池实验室的论证与建设。


文章发布员:张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