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桂洪斌:守“家国”赤子初心 引“船海”学子征程

    桂洪斌教授1967年3月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出站后在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02所五室任高级工程师,2008年调入威海校区。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带着些许忐忑,我叩开了桂老师办公室的门与想象中不苟言笑的形象不同,一与桂老师接触,感受到的尽是和蔼可亲他笑着站起来迎我们,招呼我们随意坐下在与桂老师交谈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为何古人用“春风化雨”来形容师者的风度



谈及为什么选择船舶专业,桂老师打开了话匣子。“我们是深受改革开放影响的一代人,从小就怀揣着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理想,国家那时缺少强大的海军装备,所以就选择船舶领域从此,不管工作是否安逸、是否高薪,只因这是国家发展所需要的他便一门心思扑在船舶专业学习和研究中。这万里海疆需要有国之重器去防,这铸造深海利舰的工匠总需要有人去于是从本科到博士,从高级工程师到大学教师,他在船舶领域上愈行愈远,一路坚守着“家国情怀”的赤子初心。

2008年11月,桂老师以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02所专家身份引进校区工作,成为筹建船舶专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说起从事教师的初心,桂老师说:当初我想是在从事科研的同时兼顾教学任务,但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威海校区的特色专业,本部没有对应的可借鉴资源,又匮乏专业教师,需要有人扛起专业建设的大旗几番权衡之下,桂老师最终选择了成为一名全职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来。

由于当时学生的培养方案是在机械专业基础上修改的,与高水平大学的船舶专业的培养方案存在较大距离,为尽快适应人才培养需要,重新制定一套科学而合理的教学方案迫在眉睫。在近两年时间里,他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以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广泛搜集相关院校的教学经验,最终确定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教学大纲,积极推动船舶专业人才培养的规范化建设。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是校区重点发展方向,为了培养船舶专业的一流拔尖创新入才,他广泛结识国内外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带领专业老师走遍山东省内造船企业,并将学生实习基地拓展到江南造船和沪东船厂,通过不断与企业密切关系,使得工程领军人才计划得到顺利实施。他积极推动实验室建设,多方争取资源支持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在今年第二届中国智能船艇挑战赛中,学生的创新成果以高智能和高效能的先进技术优势,获得“自主航行性能短程竞赛等奖”和“任务功能实现竞赛一等奖”,并以出色的活动组织和突出的赛事成绩获得“贡献奖”和“组织奖”。

从培养方案的制订,到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的建设,再到三尺讲台上的每一堂课,桂老师始终坚持站好每一班岗,白天忙于专业建设与教书,晚上就熬夜备课,哪里人手不够,他就补去哪里。在师资严重紧缺的情况下,他自己带头承担了《船舶设计原理》《船舶结构力学》和《船舶振动基础》等数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与他共事过的董科老师笑言:“感觉他把船舶专业所有的课都教了个遍。”他自己也感慨到,最初的几届学生,他每个人都能叫得对名字。而如今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已具备了完整的教学规模,他却依然坚守在教学的第一线,为大一新生讲授《导论课》,引导学生投身船海的征程。

采访,我接触到了与桂老师共事的老师、桂老师带的研究生还有在桂老师帮助下做大一年度项目的新生。他们每个人都提到了桂老师对工作尽职尽责、对同学尽心尽力的精神。他的办公室学院青年教师的“教研室”,学生也把他的办公室当成“第二课堂”,不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他的办公室里畅所欲言。每年学生外出实习他都要亲自带队,即使偶尔不带队,他也要目送学生离开。一位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在新学校遇见难题,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桂老师。

桂老师说,学校需要能把专业开设起来的教工,学生需要能把课讲好的老师。这就是他所理解的和践行的教师的初心和使命。我想,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魅力所在吧

最后一个回答结束,桂老师笑着站起来送我们离开,临别叮嘱我们要在大学生活中把握好自己,需要帮助就去找他。走出研学楼,下午的阳光明媚,如桂老师给我们的温暖。


                                     记者  张玉芹  学生记者 张依伊  田园欣  /图


文章发布员:张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