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百年校庆,展导师风采】刘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刘多,1982年生,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后保送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日本大阪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后,2011年进入威海校区工作。现担任材料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系副主任,焊接系党支部宣传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陶瓷及复合材料与金属的钎焊、异种金属的钎焊及扩散焊、水下焊接研究等。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工信部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科研项目,参与863重点项目以及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2018年获哈工大(威海)优秀硕士生指导教师称号、被评为材料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

 

刘多出生于一个普通教师家庭,从她记事起,老师的形象便与亲人的形象紧紧联系在一起,成长过程中获得了许多良师的关心和爱护。也正源于此,内心萌生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念头。有了这样的初心和奋斗目标,大学期间,刘多刻苦、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被保送到哈工大攻读硕士学位,之后免试推荐攻读博士学位。2009年博士毕业后,毅然决然选择出国深造,前往日本大阪大学接合科学研究所继续开展研究工作,在这个与她研究领域相近的亚洲顶级学府中,刘多很快适应了研究所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让她受益匪浅。她的专业知识以及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她已经为成为教师的角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教学方面,通过多年的学习和积累,她逐渐找到了更适合的方法,注重课堂上的细节,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和反馈,进而更好地站在学生们的角度去思考和调整授课方式,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听懂、能学会、能思辨。因此,每堂课之前,她都提前很长时间备课,不断修改和优化教学内容。即便在怀孕期间,也仍坚持给学生上课,她放心不下学生们。在分娩当天上午,刘老师还在办公室与学生讨论实验结果,让学生赵宾颇受感动,也默默心疼刘老师。刘多老师以她的人格魅力和奋斗精神,为学生们梳理了一个为师者的风范,正是源于这种育人精神和这份执着,刘老师获得了一大批学生粉丝,学生们亲切地称呼她为多姐。刘多在教学方面的努力获得了师生的广泛认可,2018年获得了山东省教学比赛优秀奖,2019年获批校区教学研究项目。

在科研领域,刘老师同样是一名实力干将。作为材料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系仅有的一名80后女教师,在男性占据主导的焊接工程领域,刘老师毫不逊色。近年来,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及面上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等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近三年来在top期刊上发表3篇高水平文章,授权发明专利12项。作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刘老师每年都会指导2-3名研究生及5-7人的本科生毕业设计。理性、亲切的刘老师总给同学们一种邻家大姐姐的感觉,学生与老师之间没有了传统师生之间敬畏的隔阂,交流起来更容易,解决问题更顺畅。刘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商讨课题,一起学习,一起做研究,定期检查了解学生的工作及生活情况,及时跟进并与同学们共同解决难题。


图1 毕业季和学生们的欢乐合影


立德树人是刘老师一直秉承的育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信心,让同学们通过制造业、国防领域、科技水平发展及制约因素等多角度认识国家形势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是刘老师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十分注重的方面。

近三年,她指导的研究生中有1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次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银奖。指导的博士生已顺利毕业并成为了一名江苏大学的教师。已毕业的3名研究生在硕士期间均以第一作者发表了SCI/EI论文。刘老师陪伴学生饱尝了熬夜做实验的艰辛,体会了课题讨论的唇枪舌战,经历了科学研究的严谨细致,让学生理解了语言学习与写作的重要性,更加深刻地明白了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重要性,这些都极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创新的热情。3名学生均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他们保持着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对材料连接及制造新技术新方法的强烈求知欲望,选择了在新材料及制造领域积极探索、攻克难关,为提升国家的制造技术水平贡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试验过程是枯燥的,但学生们的内心充满热情和希望,这正是刘老师所希望看到的新时代青年人的奋斗精神、文化自信与德才兼备。


图2 刘多与她指导的博士毕业生


文章发布员:周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