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青年教师成长——第六期教师丁香沙龙活动举行

720日上午,由校工会和青年科协联合举办的第六期教师丁香沙龙在功学楼(G楼)202学术报告厅举行。校区副校长张文丛、工会常务副主席莫宇宏与100余名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代表及博士生代表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青年科协会长张盛平主持。

张文丛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此次举办丁香沙龙的目的,详细介绍了于达仁教授、于光教授的个人简历及学术成就等,鼓励青年教师珍惜机每一次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机会,汲取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宝贵经验,把个人成长与校区的发展融入一起共同进步。

于光教授以《拓宽国际视野照亮学术之路——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文献进行一流的科学研究》为题,从“如何融合实际研究问题和科技文献来激发创新思想?”、“如何快速准确获取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国际化学术信息?”、“如何从整体上把握科学研究主题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如何将您的学术成果展示到国际学术平台中?”等四个方面,立足校本部图书馆资源以及校区图书馆资源调研的信息,详细解读了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好馆藏文献进行一流的科学研究。她在讲座中鼓励威海校区青年才俊要积极利用馆藏电子资源,尽快建立优秀人才必须的立体化知识体系,助力学科交叉研究拓展未来发展空间;要坚持科学和人文并重,进一步丰富人文知识,处理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促进自身科学知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实现科学与技术的融合发展。她最后提醒广大青年才俊一定正确认识自己的研究所处的地位,深刻了解科技发展中存在的基本问题,登高远望及时跟踪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和学科发展动态与最新成果,促进自身发展、提高团队水平。在互动环节,于光教授还回答了“ESI高被引动态变化如何认定”、“如何提高图书馆资源库利用率”等。

于达仁教授以《道路》为题,结合自身从教30年的实践经验,针对广大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面临的诸多常见矛盾和问题,从学术方向选择与取舍、团队组建与运行、对外交流合作、教学科研的辩证关系、素质教育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剖析和阐述。于老师以一首优美的诗歌《一条未走的路》开启演讲,结合“科技创新立国”战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分享了自己科学研究的感悟。在报告的第二部分,于老师以“选种育种”为题,分享了学术方向的生命周期和老化现象、如何深入思考国家需求和科学技术进化趋势、如何做到超前布局和做好新老方向过渡、如何发挥学科交叉和理工结合的优势、如何捕捉指数增长区实现顶天立地发展等;鼓励广大青年才俊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要有明确的大目标和分阶段实现的体系架构能力,要充分利用好年轻人的时间资本,主动置身于开放系统中的科学研究,实现更好的发展。于老师接下来以“一个好汉三个帮”为题讲解了团队建设的注意事项。他以自然界的团队合作实现良好发展为例,列举了金刚石和石墨、磁性材料、复合材料等方面的案例,强调共同价值、共同理想、共同利益是合作行为的基础,也是团队构建的基本条件。于老师还就公共平台的建设和共享、知识共享、坚持的力量、团队整合等团队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作了解读。在报告的第四部分,于老师详细分享了自己对教学科研对立统一辩证关系的理解,从教育的释义、导师负责制的含义等入手,详细解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的使命(学习认知、学习做事、学习与人共处、学习立身)、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提高等。在报告的第五部分,于老师强调要重视自己的“名片”,要明确“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的名片”、“自己的每个报告、项目、学生、论文都是自己的名片”、“独特的学术方向也是自己的名片”、“学生是老师教书育人的名片”,鼓励广大青年教师坚持实事求是构建属于自己的品牌价值,加强品牌管理,早日通过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做学问者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两位教授的精彩分享聚焦广大青年教师解决科研教学中诸多实际问题,对青年教师快速发展特色发展、培育优秀团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季振兴/文   隗海燕/图)



文章发布员:隗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