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词语中探寻传统文化含义

7月18日晚7点G楼202,校团委新世纪讲坛有幸邀请到南开大学文学院谷峰教授为大家带来一场主题为《古代词语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信息》的讲座,作为夏季学期文化系列讲座的组成部分之一,吸引了很多同学来到现场

谷峰,2010年在南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13年晋级副教授,2016年入选“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获得中国语言学会“罗常培语言学奖”、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奖2次。曾经受邀参加在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西华盛顿大学、汉阳大学、威斯康辛大学举办的学术会议并报告论文。2017年12月,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前往华盛顿大学语言学系进修一年等课程,参与Edith Aldridge教授举办的Modals in Archaic and Medieval Chinese学术工作坊并作英文报告。担任《语言科学》、《南开语言学刊》、《语言学论丛》、《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等刊物匿名评审员,是“汉语语法史青年论坛”的发起者之一。

讲座的引言部分,谷峰教授从自己在国外访学的经历,浅谈了一下国外语言学研究的侧重方向,从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完成发表,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成立,而之后的核心驱动语言理论在计算机语言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软、谷歌、Facebook等公司都会雇佣具有类似语言学背景的研究人员,包括他访学的华盛顿大学在内的诸多北美高校的语言学研究都偏理工和技术的方便,很多课程设置也和数学、统计、计算机呈现融合的倾向。

在讲座的正题部分,他结合中国的语言学研究,从六个部分对古代词语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信息进行分析。在第一部分,他讲到语言与文化有密切关系,列举了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的著作《语言与文化》中的研究内容,如从语词的语源和演变推溯文化遗迹,从借字看文化接触,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等,并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指出,语言的存在离不开文化。在第二部分,他也指出并不是语言中所有的部分都跟文化有密切联系,语言的本身构造很复杂,对它的研究可以分为语音、语义和语法三部分。目前一般认为词汇和语义与文化有密切关系,语音、语法与文化没有什么关系。在第三部分,他重点说明了词汇史知识和文化史知识应该相互结合,互相应征,正如语言学家黄金贵著述中所表达“语言不明,可求诸文化;文化不明,可求诸语言”。第四部分他介绍词汇史知识对文化史研究的启发,在引入同族词、形声字等相关概念,并结合中英语言举例说明。他结合关于馒头的饮食文化起源、踏鞠运动的实际动作、“天命”一词的理解等具体的内容讲解了词语是如何有助于理解古代物质生活、古人的世界观、古代的社交礼仪。第五部分主要介绍文化史知识对词汇史研究的启发,并以“”字的不同语义、古人为何以“羽”解“雨”为例让同学更好的理解文化史知识如何有助于准确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意思、有助于理解古人造词、用词的心理,最后一部分讲解是有关语言和文化相结合,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古书的内容。

讲座的最后,谷峰教授详细回答了现场同学的问题,让同学们增长了见识,学习到新的知识。讲座后也有不少感兴趣的同学留下跟谷峰教授交流


(图/张振宇 /武子璇)

 



文章发布员:隗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