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燃爆校园

417日,哈工大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报告团走进威海校区,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向校区师生讲述了刘永坦院士及其团队在新体制雷达研制领域勇于追梦、爱国奋斗的故事。报告在校区师生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纷纷发表感言,畅谈聆听报告会的感想与体会。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教授、系主任刘爱军:本人有幸在威海校区刘院士团队核心成员于长军教授团队从事新体制雷达研究,对40年来坦先生在新体制雷达的研究道路上的默默坚守感同深受。刘永坦院士面对国家重大需求带领团队敢于碰硬、从零起步,坚守在对海探测领域,实现一次又一次重大突破的科研攻关故事,使我看到一种对学术纯粹的爱,这背后是刘院士深厚深沉的家国情怀。一定要把东西真正地做出来才行、做出新的东西”“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靠乞求是乞求不来的,这句话深深打动着我,并将鼓舞自己在以后的教学科研道路上脚踏实地,培养和研究出符合国家需要的人才和科研成果。

科技发展处副处长李精一:报告团成员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刘永坦院士及其团队的先进事迹,沁人肺腑、发人深思。通过这次报告会,让我知道了刘永坦院士及其团队获得巨大成就和荣誉背后的更多“故事”,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担当精神、探索精神、坚持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刘永坦院士是哈工大“八百壮士”的杰出代表,是缔造和传承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众多团队的缩影,正是一代又一代哈工大人“八百壮士”精神的传续,才有了哈工大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是一名从事科研管理工作近20年的科研管理工作人员,认为制约威海校区科研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大师和实力过硬的科研团队。做科研单打独斗成不了大事,要像刘永坦及其团队一样,善于寻找志同道合者,共同组建科研团队,甘于奉献、持之以恒、协作共赢,才能共谋发展大事。舍弃小我,成就大我,格局决定成就。让我们一起努力把哈工大精神在威海校区得以发扬和升华,在哈工大的发展史上留下属于我们自己的光辉印记,一同铸就美好的明天。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瑞玲:在刘永坦院士事迹报告中,我听到最多的词就是“国家”。家国情怀从童年的颠沛流离中就深深的融入了坦先生的血液里。上大学、出国、回国、创建新的理论体系、研制试验系统,刘永坦院士在每一个重要选择的时刻,都把国家的需要作为第一考虑,而他个人的回报永远都不在考虑范围中,这让我深受震撼。

“国家的需要才是最强动力”,刘永坦院士用最朴素的话表达和践行了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的初心,我认为,这种不忘初心的担当和坚守也正是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的代表,也是哈工大始终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代表,是所有哈工大人共同的精神财富。这次报告会让我再一次明确了哈工大人的初心和使命,并坚定了信念,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勇气和担当落实到工作每一件事情中去。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8级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王霖伟: 报告会给我印象最深的部分,就是坦先生对我们研究生提出的要求。首先,是要将理论创新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用实践去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只有这样,我们的研究才有更意义,才能对国家和社会进步起到推动作用。其次,要注重研究中的细节,每一个参数、每一个变量,都有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在细节上下功夫,才能够搭建起复杂的理论体系和实际系统。最终,科学研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必须依靠团队。团队的凝聚力往往决定研究的成败。必须团队的每个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有人都坚持、努力,才能干大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要牢记“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追求卓越,为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科技强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理学院数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文学: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报告会由刘永坦院士的学生及团队成员对其在新体制雷达研制领域勇于奋斗、心系家国的故事进行了精彩的汇报。感动之余,这场精彩的报告让我对科研和爱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坦先生对待科学研究严谨执着,对待学术有一种纯粹的爱。他经常对团队成员说:科研不是简单地写论文、发文章,而是实实在在做出一个真正能用的东西。从报告中,我可以感受到坦先生是一个平易近人、严于律己、治学严谨、敬业奉献、热爱祖国、胸怀天下的人,无论获得什么荣誉和头衔,坦先生最看重的还是“教师”这一身份,乐此不疲地指导学生做科研,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我要努力工作,向坦先生看齐,做一名更加合格的爱国者、科研工作者和人民教师。

语言文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莹:刘永坦院士说“科研没有终点,报国没有终点”,我想说“育人也没有终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要学习刘永坦院士自力更生、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攻关精神,学习他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立学先立德的博爱胸怀。同时我们也要在学生中广为宣传刘院士的事迹和精神,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人格、性格和品格的塑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中坚力量。

船舶学院辅导员谭军华副教授:参加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报告会,聆听了坦先生和他的团队艰苦奋斗刻苦攻关的故事,近距离领略坦先生的大家风范,一次次被他身上的家国情怀和对国防科技事业的奉献精神所震撼和感动。

我将以刘院士为榜样和楷模,学习他爱党爱国的情怀,学习他坚守初衷的信念,学习他实干苦干的品质,学习他攻坚克难的精神。在立德树人的岗位上矢志逐梦、不懈奋斗,努力做四有好老师,培养更多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报效祖国、主动作为担当、把个人成长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代有为青年,为建设“中国特色 世界一流 哈工大规格”的百年强校贡献力量。

33期预备党员培训班大班班长陈燕云:听完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报告会,我感触颇深,受益良多。心怀报国之志的刘永坦院士,中国“千里眼”的缔造者,为了祖国的需要,将其一生都献给了科技事业。40年来,刘永坦院士及其团队致力于中国新体制雷达事业的发展,筑起了“海防长城”,筑起了“共和国之盾”。从零开始,艰难探索,力争创新,改变未来。在没有任何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坦先生带领团队,经数千次实验,数万次数据采集,攻破种种难关,让新型雷达的研制,从理论走向实践。这样“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给予我深深的震撼,也给我,给我们广大的知识分子极大的鼓舞:从零开始,有何不可?我们也可以,以国家的需要为动力,攻坚克难,追求卓越,把对国家有意义的事情做到底,这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祖国深沉的爱,这是作为一个哈工大人,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前进方向!

船舶学院学生会主席于志峰: 信仰如太阳,信仰如旗帜,目标如火炬,精神如灵魂,穿越时空,追随着坦先生的足迹,整场报告会使我感受到一种震撼灵魂的精神力量。刘永坦院士的事迹,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其工作的开创性意义。雷达信号一直以来就被认为是沿直线传播,然而刘院士所研究的新型雷达,使得雷达信号适应了地球的弧度,大大增加了雷达的检索范围。新型雷达的诞生,使我国国防事业发展更进了一步。刘院士面对国家重大需求带领团队敢于碰硬、从零起步,40年坚守在对海探测领域,实现一次又一次重大突破的科研攻关,开展这样的课题可谓是白手起家,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这种敢于攻坚克难的毅力我们要学习传承。这次报告会让我再一次读到了哈工大人的初心和使命,让我深感自己作为一名哈工大人的自豪。我想,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精神将伴随我前行,我将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018级生物工程专业学生马恒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刘永坦院士的成功与哈工大精神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在哈工大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指引下,哈工大人以国家需要为己任,在各个领域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刘永坦院士和他的团队严于律己,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哈工大的规格严格,并且坦先生还坚持要求自己的团队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了功夫到家,实属哈工大科研团队之楷模。科学无穷尽,事业无穷尽。坦先生身上的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和一心为国的爱国精神,正是我们新一代哈工大人所需要具备的优秀品质。作为哈工大学生,我们就应该学习刘永坦院士,反复锤炼自己,磨砺坚强意志,强化家国情怀,不忘初心,矢志报国。

                                

                          (史建锋 都芯男整理)



文章发布员:史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