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族复兴的“红色基因”丰富思政课堂

(图为庄思贤同学为18级学生讲解   孙华栋/摄)


120多年前的那场甲午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改变了亚洲的传统战略格局,对世界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一段令人心痛,又必须铭记的历史……324日上午,图书馆侧厅,“威海记忆”讲解团的庄思贤同学正在认真为18级同学讲解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进高校主题展。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而这堂特别的思政实践课,作为《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正是用“深厚力量”来办好思政课的一次有益尝试。

深挖本土红色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

设在哈工大(威海)图书馆二楼侧厅的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进高校主题展,展览内容同习近平总书记2018612日视察威海刘公岛时所看到的展览一模一样,是特别从刘公岛甲午海战博物馆“搬”进大学校园的。展览以讲解与视频、展板相结合的模式,将威海经历的近现代历史用生动的形式铺陈在学生面前,让大学生看到、听到,进而深切地感受到近代中国所经历的沉痛屈辱的历史,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中国近代史纲要》任课教师吕彩云副教授说:“通过参观学习胶东革命历史展览,可以使大学生从身边鲜活的历史事例中更直观地感受到前辈们的革命精神与奉献精神,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历程和伟大意义。”

18级学生杰艳鑫说:“这样的近代史课程真的非常深入人心,站在方寸展厅,我们的心一开始被甲午战争那段沉重的历史深深揪住,讲到后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出那段水深火热的历史,看到威海取得的成就,不禁感慨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发挥大学生主动性,大胆创新思政教育形式

在校党委的精心组织安排下,由学生组成的“威海记忆”讲解团承担了本次《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课的讲解任务。“让学生讲给学生”这一新的思政课实践模式,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威海记忆”讲解团成员崔妍说:“以讲解人的身份参与思政课实践课程,促使我更主动更加深入地去理解和把握历史事实,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肩上责任的重量,我自己内心也深受震撼,不仅仅是因为我要把历史讲给学弟学妹,更是因为作为一名哈工大学子,我要时刻提醒自己要求知、上进,将来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一实践课程不仅广受《中国近代史纲要》上课学生的认可,更有教工支部主动预约参观主题展。理学院数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王黎明说:“参观了展览,特别是听了我们学生的讲解后,我很震撼,也很感动。震撼是因为这一活动用短短的几十分钟高度浓缩了威海的历史故事和复兴故事,呈现给参观者,尽管很多内容耳熟能详,但用这样的模式展示、讲解,串珠成链又是不一样的震撼效果;感动则是因为威海记忆社团讲解员全部由我们学校的大学生担任,他们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责任感,让我们非常感动。我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需要这样生动的途径来实现。”

探索全员育人,发挥思政课第二课堂实效

这堂特殊的实践课不仅搭建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平台,更是通过学校与当地政府的密切合作让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有了广阔的舞台。

“威海记忆”讲解团指导教师杨薇介绍,我们一直在思考、在探索,用什么样的方式能用好本土的红色教育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学生的心坎儿里。习近平总书记形容甲午战争为“剜心之痛”,威海承载着我国近代史上最沉重的一页;威海校区的学子,更应该以哈工大人特有的责任感将威海的历史基因传承下去。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我们聚集了一批有才干、有理想的学子,成立了威海记忆讲解团,以“讲好复兴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目标,在2018年夏季学期走进刘公岛定远舰教学点服务进行甲午历史宣教的志愿服务,受到了教学点工作人员和参观游客的一致好评。因此,当2018年底,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进高校活动正式在哈工大(威海)启动以后,“威海记忆”讲解团责无旁贷承担起本次活动的讲解任务,经过两次培训和一个寒假的精心准备,圆满完成38场次1220人次的讲解工作。

展览结束后,哈工大(威海)“威海记忆”讲解团计划将展览内容以PPT等电子材料的形式保留下来,继续作为思政课实践课内容,进一步深入大学生中,并将主动走进中学和小学的思政课实践课堂,探索不同形式的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模式,为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张玉芹/文)


文章发布员:谭璇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