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坦院士:心怀报国志 情定雷达站

18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教授在人民大会堂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这一刻,刘永坦院士和他的团队与海边的雷达站一起,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这里是威海众多海湾中最普通的一隅,两栋普通的白色小楼静立在海边,楼前的一排排天线如神气的哨兵,默默守卫着大海的潮起潮落。这里就是建在哈工大(威海)校园内的雷达站。每天都会有许多人路过这里,但谁也不会想到,就在这个不起眼的小院子里,诞生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从雷达站建成到今天,整整三十年了;刘老师从英国留学回来决定研制新体制雷达,已经快四十年了。这一路,刘老师走得太不容易了!”哈工大(威海)电子工程研究所所长、雷达站站长于长军教授是刘永坦院士的亲传弟子,说起刘院士与雷达站,这位党的十九大代表有着太多的回忆与感慨。

1981年,刘永坦满怀赤子之心从英国留学归国,开始踏上新体制雷达的研制之路。当时“新体制雷达”还只是一个概念,国际上还没有做成的,很多人不信。但刘永坦坚信,新体制雷达不仅代表现代雷达的一个发展趋势,而且对航天、航海、渔业、沿海石油开发等领域都有重要作用。虽然找不到参考资料、也没有相关技术可以借鉴,但刘永坦不畏艰难,不改初衷。他经过10个月连续奋战写成了一份20多万字的《新体制雷达的总体方案论证报告》,并通过了原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员的评审;又经过80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数千次实验、数万个测试数据的获取,刘永坦主持的航天部预研项目“新体制雷达关键技术及方案论证”获得丰硕成果,在新体制理论体系和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19867月,新体制雷达关键技术成果通过鉴定。从此,新体制雷达从预研项目被列为国家科技应用与基础研究项目。

凭着一股越难越要坚持的毅力,刘永坦和他的团队打赢了这场填补国内空白、从零起步的具有开拓性的攻坚战。

完成预研,刘永坦认为仅仅“纸上谈兵”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建立有实际意义的雷达实验站,用于理论和关键技术的验证。1986年,刘永坦开始主持“新体制雷达研究”。1988年,当新生的哈工大威海分校迎来第一届学生时,中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也在校园的海边悄悄动工了。1989年雷达站建成,刘永坦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对海新体制实验雷达。

由于经费有限,当年的雷达站只建起了一号站和二号站,由于房间太小,仅仅只能满足摆放实验设备,刘永坦和团队的老师们从哈尔滨过来做实验时,只能借住在学校的过渡房和招待所里。当年的校园建设刚刚起步,雷达站周围一片荒芜,路不好走,又没有交通工具,大家每天从住处到雷达站需要步行半个多小时,晚上做完实验回住处时还需要经过一片松风飒飒的坟地,大家只好结伴打着手电壮胆。当年的电缆线和电话线都是靠电线杆架设,有时候遇到大风,经常会出现电话断线、电缆断电的情况,每到这时,团队的老师们还要充当电工的角色,这些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很快就可以利用自备的工具爬上电线杆,熟练地修好电线。

工作十几个小时、以面包充饥、以实验室板凳当床……这是当时课题组成员的常态,刘永坦因为长期劳累还倒在了实验室现场。一切付出终于有了收获,199043日,刘永坦团队首次完成了我国对海面舰船目标的远距离探测实验,取得重大突破。当年10月,国家多个部门联合举行的鉴定会宣布:“新体制雷达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1年,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获得了全国的大奖,有人劝刘永坦说,见好就收吧。但他不但没有见好收好,还选择了更难的挑战。“一定要把实验室里的成果变成真正的应用。”刘永坦认为这些成果倘若不能变成真正的应用,那无疑就像是一把没有开刃的宝剑,好看却不中用,这对国家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和损失。一切为了国家的需要,面对不确定性,面对人生的又一次重要抉择,刘永坦又一次做出了勇往直前的决定。

随后的十年间,刘永坦和团队的成员们一年有近半年的时间要呆在海边的雷达站做实验。雷达站后来建起的三层实验楼,除了实验室和办公室,三楼的十余个房间就是团队成员们的宿舍,每次来威海做实验,刘永坦都和成员们一起住在实验楼的宿舍里。面对世界各国均难以逾越的技术瓶颈,刘永坦带领团队历经上千次实验和多次重大改进,对长期以来困扰雷达的诸多干扰提供了有效的对抗技术措施,终于在21世纪初形成了一整套创新技术和方法,攻克了制约新体制雷达性能发挥的系列国际性难题。2011年成功研制出我国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与国际最先进同类雷达相比,系统规模更小、作用距离更远、精度更高、造价更低,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标志着我国对海远距离探测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2015年,团队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89年第一批到威海做实验的学生算起,三十年的时间里,上百名学生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科研时光,他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大多已成长为国家电子信息领域的优秀人才。雷达站也成为威海校区重要的科研平台,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通信专业的青年教师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刘功亮、刘爱军、李博、王秀红等青年教师纷纷加入到以于长军、马子龙两位教授为带头人的科研团队中来,为校区的人才培养不懈努力。

如今在威海,6000平方米的长条雷达天线阵守护海天一线,而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己任的哈工大人却从没停下前进的脚步,面向国家未来远海战略需求,耄耋之年的刘永坦依然活跃在科研前线,他继续带领团队规划实施对海远程探测体系化研究,逐步开展分布式、小型化等前瞻技术的自主创新,为构建“海防长城”添砖加瓦。

                               (记者  隗海燕)

 

文章发布员:隗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