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一色 跨域融合 “太空与海洋”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威海举行

910日至12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举办的太空与海洋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威海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友、潘德炉、杜善义、曾广商和来自国内航天与海洋领域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事业单位领导近300人齐聚一堂,围绕太空与海洋的融合创新深入交流、长远谋划、务实合作,为引领和促进航天科技发展与海洋强国建设的融合创新建言献策。



11日上午的开幕式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李洪主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杨保华,威海市副市长张伟,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长徐晓飞分别致辞。



杨保华在致辞中讲到,海洋与太空都是国家安全重要的战略前哨,未来太空与海洋的融合创新,必将是实施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中国航天在通信、导航、遥感等方面为我国海洋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特别是近年来在轨使用和未来规划的天基信息平台,为国家海洋信息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是我国具备认识海洋、经略海洋能力的坚实基础。航天科技完整的技术体系和研发能力,与海洋应用的融合创新,将为实现航天强国、海洋强国、科技强国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他还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到刘公岛参观时提到的“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13亿多中国人要发奋图强”,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见证中华民族抵御外侮、奋发图强的威海市,让我们共同拉开太空与海洋融合创新、引领发展的序幕。



张伟在致辞中讲到,威海市是一座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海滨城市,拥有全国1/18的海岸线和1/6的海滩。近年来,威海市大力推行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和城市国际化战略,致力于以科技创新引领海洋经济发展。他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为威海发展建言献策,将更多科技成果在威海落户,推动威海海洋战略实施,推动威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徐晓飞代表活动主办方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和学者的到来。他讲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以航天特色著称,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唯一一个同时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的高校。创建于1985年的威海校区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进军“深海”领域的排头兵,近年来在海洋与船舶工程领域发展迅速,相继建立了“海洋工程材料及深加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山东省船舶技术研究院,与国家海洋局共建我国第一个浅海海上综合试验场,建有对海监测与信息处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正在建设“双一流”建设项目“新一代海空天对海观测技术综合试验平台。他感谢多年来航天科技集团、省市政府和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将进一步做好海洋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工作,为国家、国防和地方更好的服务。




论坛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科技强国、航天强国和海洋强国建设,为进一步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为国内航天与海洋跨领域学术交流合作搭建平台。论坛以海天一色太空与海洋的融合创新为主题,探讨了建设海洋强国对空间基础设施的应用需求、海洋科学和地球物理科学对航天装备的需求、海洋科学和工程应用与航天工程技术的融合创新、海洋与航天装备体系的军民融合与发展等一系列前沿领域和重大课题。

大会共设有7场主题报告和11场专题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航空大学原校长何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遥感专家潘德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鸿雁星座”副总设计师陈东,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皇甫立,国家地震局电磁监测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申旭辉,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10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研究员任翀,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院长殷敬伟,分别做题为“天空基多平台海洋目标探测与识别研究”“智慧海洋与卫星海洋水色遥感的前沿装备和核心技术”“鸿雁系统发展及应用展望”“海天一体助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空间地球物理场探测”“海洋技术装备研发与系统组网”“水下通信技术及发展”的主题报告。




此次高峰论坛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与天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11所(京)、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13所、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二所、威海创新园海洋智能装备研究中心共同协办。





12日上午,与会专家还参观了浅海海上综合试验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部分实验室和博物馆。(记者 张玉芹 文/图)


文章发布员:张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