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十九大】张盛平:人生不可无梦

张盛平,1983年生,中共党员,哈工大博士,美国布朗大学博士后,哈工大(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入选 2013 年度“香江学者人才计划”、2013 年度“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副教授)2016 年度“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教授)
      

 

张盛平的办公室简单整洁,案头一盆小小的兰花开得朴素清雅。一缕阳光透窗而过,在葱绿的细叶间划出明暗的层次,淡淡的叶脉在光影交织中若隐若现。“一草一木,我们更多的是欣赏它的美丽,计算机不同,它主要是‘看’其中的规律和逻辑。”张盛平耐心地打着比方。让计算机“辨别”叶子是他的研究课题之一,2016年,他的研究成果《计算机视觉破解叶子编码》在世界四大名刊之一《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这是哈工大计算机学科首次在该世界顶尖的杂志上发表论文。

谈及自己的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性格内敛的张盛平话渐渐多了起来。“在智能时代,计算机视觉技术无处不在,比如‘刷脸’付账、无人驾驶路况判断、嫌犯识别追踪等等。”张盛平说,计算机视觉就是让机器代替人脑,通过对视频大数据的智能分析,透过镜头观察并理解外部世界,让机器拥有一双“慧眼”。“上一个时代是信息时代,下一个时代是智能时代。”在这场全新的革命中,中国第一次跟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能投身其中多做一些事情,就是他现在最大的目标和梦想。

 

              从小村到大学——梦想破土而出

立足于科技的前沿,投身于强国的梦想,奋楫于时代的潮头,这是张盛平从未料想过的一番天地。他生长在湖北江汉平原上一个僻静的小村庄,那里的生活绕不出眼前的一方水稻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父辈的人生日复一日埋入沉甸甸的稻穗里。上学放学的路上,少年张盛平常常停住脚步,看一排排金色稻浪起伏翻滚。枕着十里稻香,他的梦想也开始抽穗拔节,“我想走出村庄,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千禧年之初,他在高考志愿书上填报了最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可那个时候,他连一台真正的计算机都没有见过。本科毕业,张盛平考入哈工大读研。“我在哈工大得到三个重要的东西,一是拼命三郎的精神,二是为国奉献的责任,三是走出国门的机遇。”

哈工大的校风校训,低调踏实的作风,与张盛平的性格非常“合拍”。入夜繁星点点,一间间实验室灯火通明,“身边的人都在埋头做事,哈工大的传统是不到过年前一周,研究生都不会回家,每天‘长’在实验室里。这种氛围让你不知不觉就跟着跑起来了。”张盛平称这段埋头苦读的日子让自己“潜能大爆发”,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已经达到了博士毕业的水平,“就是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天过,每天都在全力以赴。”

作为与祖国航天和军工事业紧密相连的高校,哈工大人的爱国情怀也对张盛平影响至深。“中国对科技的需求很迫切,单就计算机视觉领域来说,只要镜头捕捉下来的东西都能作为研究对象。中国人口众多,监控摄像的覆盖面很广,应用领域和产业化机会都更大,国家的发展为我们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从国内到海外——梦想蓄力待发

凭借研究生期间出色“成绩单”,2011年张盛平获得哈工大第一批博士生国外短期访学研究项目资助,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生研究员。此后四年,他先后在美国布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系从事访问学者和博士后工作,亲身感受东西方科研方法和理念的碰撞。

刚到美国头几天,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张盛平在实验室住了半年多。白天跟大家一起做实验,晚上独自工作到半夜一两点,困了三个凳子拼一张床,一条被子一半铺一半盖。最初上晚班的清扫员小伙不了解情况,夜里按惯例进入各个办公室打扫,推开门突然看见屋里躺着一个人,发出一声惊叫,两个人都吓了一大跳。此后两人在走廊碰到,总会心照不宣地互相一笑。

在布朗大学的生活简单而充实,张盛平与教授激烈地讨论那些看似“不靠谱的idea”,“溜”到课堂上体会中西方在本科和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差异。饿了跑去Wong’s Kitchen只点dragon noodles,晚上十点之后去买半价的面包作为夜宵和第二天的早餐。

在美国这一年,张盛平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入选香江学者人才计划和哈工大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被破格聘为副教授。2016年发表的《计算机视觉破解叶子编码》的主要研究工作也都是在这一年完成。2014年2月结束在美国的博士后研究后,张盛平赴香港开始了“香江学者计划”,完成了多项高质量的研究工作。


            哈工大(威海)——梦想一路绽放

早在2013年1月,张盛平从校本部计算机学院博士毕业后就签约威海校区,之后他继续赴国外进修,完成近三年的海外“充电”。“能顺利完成国外研究项目,真的非常感谢学校和学院的理解和支持。” 在国外学习期间,张盛平用高强度的超时工作为自己争取到每年两个月的假期,集中回威海为学生上课。他常在大一学生的课堂上讲解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学生应该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以及自身所学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变化。”

2015年11月,因教学工作需要,张盛平提前结束了香港的博后研究工作,回到学校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他迅速对标定位,从校区特色发展的战略布局出发,积极寻求科研突破。2016年,张盛平凭借“面向海洋监视的运动目标跟踪方法研究”再次入选哈工大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被破格聘为教授,并荣获2016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入选准聘教授。

“我不聪明,但是对目标有足够的专注,很多时候,细节决定成败。”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小黑板,每周一研究生们都聚在这间办公室里,与张盛平一同交流论文或项目的进展。他鼓励更多的学生“走出去”开阔视野,同时他也提醒学生要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年轻人经历多、思维活跃是好事,但是不能被层出不穷的新点子带乱了节奏,脑子要勤想,心态要放稳,步子要踩实。”

张盛平说,青年教师做科研,不仅自己努力奋斗,家人也在负重前行。脚步再忙碌,也要让家人感受到关心和温度。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晚上会赶回家,为全家人做好饭,在满桌四溢的香气中陪家人聊聊天。饭后他又匆匆出门,梦想未完成,许多事在等着他去做。

 如今的张盛平依旧在为梦想而打拼,用科研支撑梦想、用育人延续梦想、用奋斗滋养梦想。张盛平说,那个“走出小村”的梦带他一步步走到今天,他还要为今天的“强国之梦”一步步走下去。有梦则有力,有力则有成,人生不可无梦。

                               ·记者 谭璇月/文·

文章发布员:张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