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人】“敖包相会”在工大

      包亦特、敖日格乐,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蒙古族小伙子,2013年在哈工大(威海)相会,成为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寝室的兄弟。四年后,他们一个将赴美国深造,一个考入校本部读研,草原的年轻雄鹰,从这里飞向更广阔的蓝天。
   

鸭舌帽、黑夹克、马丁靴,帅气小伙子包亦特走进采访室,气场十足、神采飞扬,敖日格乐跟在他身后,蓝衬衫、白外套,笑得有几分腼腆。这对组合,看起来反差巨大,却又非常协调。
                    包亦特
    

四年前,他们初次相见。包亦特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寝室新生名单时的激动,“敖日格乐”四个字唤起了他的乡情,也让他联想到体重300斤的国际重量级格斗新星,被称为中国“功夫熊猫”的彪悍猛将敖日格乐。“他和格斗勇士同名,我猜他一定是个身材魁梧的蒙古壮汉”。

当包亦特满怀期待地问“谁是敖日格乐?”一个细若蚊呐的回应从寝室角落传来,一下子击碎了他的幻想。“他靠在墙角,很害羞地低着头,又瘦又小。”
    
                   敖日格乐

身高165公分、体重不足百斤的敖日格乐一直是同龄人中最“轻量级”的男生,他从小寡言少语,随父母在草原四处游牧,过着逐水草而居的艰辛却自由的生活。

草原放马、割牧草、接羊羔,与牧羊犬为伴,与蓝天白云对话,那是他所熟悉的简单而淳朴的日子。干完一天的活儿,傍晚坐在草墩子上发呆,是最幸福的时刻。来威海求学,是他第一次走出霍林郭勒大草原,面对新环境,他有些无所适从。

包亦特的主动询问,地缘上的亲近感,一下子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他们成为了彼此在大学里的第一个朋友。

在纯蒙语环境下长大的敖日格乐,拼命地适应着大学生活。“那时候我有很多东西都不懂,书上的一些汉字我不认识,别人说的话我也经常听不明白,我就问包亦特。”

包亦特的生活轨迹与敖日格乐截然不同,他从小在鄂尔多斯市里的汉语环境下长大,高中在北京读书,开朗又爱玩儿,是短跑健将,还有一副蒙古人的好歌喉。

“他见多识广,什么都懂,很擅长与人交往。而且我觉得他特别威严,就是很有那种领袖气质。”提起包亦特,敖日格乐的眼神中闪烁着崇拜。“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成吉思汗的第36代子孙。”

在寝室里,包亦特是最“讲究”的那一个,男生宿舍的脏乱,他觉得“不堪忍受”。寝室卫生他全部包揽,有一次外出学习一段时间,回来后马上撸起袖子清扫了一个上午,这才能在椅子上安心坐下。

从大一到大二,包亦特一直是班长,组织大家跨年联欢,去海景房聚餐,欢声笑语中,敖日格乐渐渐融入了集体。“我们土木1312103班很团结,老师和同学们都对我非常好,给了我很多帮助。”

但是包亦特始终是他最信赖的朋友,“他为人很仗义,我的问题那么幼稚,他还是一遍一遍地给我讲,帮我纠正汉语发音。”

与此同时,敖日格乐也深深地影响着包亦特。在困难面前,他表现出的决心和毅力让包亦特深感震撼。“我觉得敖日格乐真挺不容易的,他单纯善良,又特别勇敢,直面困难,从不放弃。”

对敖日格乐来说,汉语几乎是一门“外语”,只有中学时每周固定的几堂汉语课上才用得到。为了跟上大学课程,敖日格乐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狂啃”书本,他把不认识的汉字一一标注好,从早到晚不停地读和背。

最大的挑战还是英语,老师的全英文授课让他几近崩溃。他只好用自创的“笨”方法,先把十分陌生的英文翻译成半生不熟的汉语,再把汉语翻译成蒙文,一句一句死死记在心里。“我感觉看英语的时间过得特别慢,特别慢。”

这种日子在包亦特看来万分辛苦,“他太累了,我自问自己坚持不下来。”但是敖日格乐却没觉得苦,“吃这么好的饭,待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享了这么多福,学习是应该的。”

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敖日格乐的成绩一点一点赶了上来,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他没有一门功课挂科,并且顺利地通过了英语四级。

包亦特说,敖日格乐的出现,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从小到大,他是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父母两边的亲戚里,只有他一个男孩子,大人们都很宠他,“我从没受过什么苦,我的路都是父母安排好的。”

他有时会听敖日格乐倾诉乡情,听他说起风吹日晒中终日劳累的父母;说起家中十七岁的牧羊犬刚刚过世;说起全家人一起把一捆捆几十斤重的牧草搬上车,越叠越高,越叠越难;说起牛羊闹起脾气来,为了抓住它们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说起自己虽然没有驾照,但却是开三轮车拉货的老司机……

敖日格乐为生活、为学业付出的一切让包亦特重新审视自己。“他让我知道我拥有的一切是多么幸运,也让我看到什么是吃苦耐劳,什么是承担责任。”

人生中第一次,包亦特开始认真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说实话,我并不是很爱学习,之前我觉得上大学就可以玩儿了,就可以解放了。”放下自我放纵的想法,包亦特认真地分析了自己的性格和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家人沟通之后,做出了出国深造的决定。

“好男儿志在四方,外面的世界比我的心大得多,我想跳出固有的小圈子,看看外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经过谨慎的选择,他把目标锁定在美国普渡大学,这所大学的土木系世界知名。

确定目标之后,包亦特积极地备战托福和GRE考试,外出参加补习班,紧张地准备各种资料,从早到晚忙得像一个陀螺。“出国意味着我不能再依靠父母,很多压力和困难都要自己面对。但是敖日格乐让我看到,男人吃些苦是件好事,而且吃苦也没有什么可怕。我觉得我能很快适应。”

包亦特为了出国紧张准备的时候,敖日格乐对未来的目标也十分清晰,“就是找份工作,早点减轻家里的负担,让父母从辛劳中解脱。”

可是父亲的一个电话,让他措手不及。“我爸爸让我考研,说他们多辛苦几年没关系,希望我能有一个更好的前景。”

父母殷切的希望,让他不忍拒绝,也无路可退。放下电话,敖日格乐觉得铺天盖地的压力向自己涌来,“想到父母还要继续劳累,我心里就特别难过。而且我也害怕失败,重来一年,我会给家里增添很多痛苦。”

3月到12月,他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朝六晚十,一日不休。回到寝室他会继续学习到午夜。那个异常闷热的暑假,他没有回家,背单词背到汗流浃背。

漫长的九个月里,寝室和班级的大环境也给了他很多支撑。“我们班级考研的同学经常在一个自习室里学习,互相询问进度,互相鼓励。”

考研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敖日格乐没有欢呼雀跃,只觉得心中的一块巨石落了地。他的“战友”们成绩也很出色,整个班级的考研、出国率达到73%,室友们则进入浙大、同济、哈工大、美国普渡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

四年寻梦工大,一朝尘埃落定。四年的相伴与拼搏,为包亦特和敖日格乐画出了一个瑰丽的未来。两个草原走出的男孩子,在这里成长为了真正的男子汉。

“我会在国外不断充实自己,但是我肯定会回国,我希望能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工作,我喜欢那种节奏。”包亦特谈起未来,眼中满是期待。

身高已经172公分,筋骨结实的小伙子敖日格乐还是想回到内蒙家乡,“我想我会在呼和浩特这样的城市工作,再把我的父母接到身边,好好照顾他们。”

校园春花渐落,绚烂的夏花即将盛开。离别在即,他们深深祝福彼此,拥有理想中的生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他们说,相信这一场融入彼此生命的情谊,远不止这四年。

                                         ·记者 谭璇月·

文章发布员: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