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人】马强:奉献拳拳赤子心

10月底,校友网上一条捐赠消息引起了记者的关注:理学院数学系马强同学向学校捐赠8000元。翻看马强的资料:2014年入学,三次捐献血小板,两次捐献全血,注册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学习成绩优异,两次获国家奖学金,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积累了五十多张沉甸甸的证书。这样的经历让人心生赞叹的同时,也不禁好奇: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名学生?


初见马强,腼腆文弱的书生气质,让人很难将他与“全省无偿献血爱心大学生”的称号联系在一起。他话不多,却透着真诚。谈及为什么热衷公益,马强讲起了小时候的经历。

刚刚出生时马强就接到了病危通知书,父母为他取单名“强”字,希望他能坚强地渡过难关,最终马强幸运地闯过了鬼门关,并在父母的呵护和关爱下健康顺利地成长起来。正是因为理解生命的珍贵,他总是希望自己能够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奉献更多。

2015年“学雷锋日”学校招募无偿献血志愿者,马强第一次做志愿活动,深受触动并献了人生中第一次血。“虽然我身体比较弱,但没有出现很强的生理反应,我也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为别人做点事的幸福感。”后来,他又尝试捐献血小板,捐献血小板需要半小时的体外循环,“一动不能动,动一下就疼得受不了”,即便如此,他还是捐献了三次。有一次寒冬腊月里,接到O型血小板紧缺的通知,马强冒着大风大雪赶到了献血站。

大一寒假时,马强组织社会实践队为家乡临沂的儿童福利院募捐。连续三天和队友一起在天寒地冻的街区,虽然有许多质疑的声音,却也有许许多多的好心人伸出援手。那一次,他们共募集到1400元左右的善款,如数捐给临沂儿童福利院。

马强先后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最近捐出的就是第二次国奖的全额。被问及捐款的原因,马强说:“想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他说这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同时很感激父母全力支持他的想法。

两年来,他先后担任过7份学生工作,班长、校史讲解团学术部部长、党课小班班长……在各个岗位上坚持服务同学。

为了将来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拥有更大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喜欢数学的马强为自己定下了更远大的目标:立足专业,追逐科技的浪潮之巅。他希望通过不懈努力争取到美国高校的奖学金出国留学,学习最前沿的数学知识。为了这个目标,他一直在努力:大学前两年所有数学专业课成绩90分以上,大二学年综合学分绩超过100分;加入秦泗甜副教授的课题组,研究神经网络动力学行为的前沿知识,不到一年时间完成三篇论文,其中一篇被IEEE国际会议接收,另外两篇已经投稿至SCI期刊并在审稿中;先后获得数学竞赛国家三等奖、数学建模国赛省一、二等奖,美赛国际二等奖;结合专业,通过多项国际、国家计算机类认证……

马强还用自己的温暖和上进,带动身边的同学共同进步。他所在的宿舍4人平均综合成绩高达94分,3人在大学期间发展为预备党员,累计获3万奖学金、5项院级寝室荣誉,并且代表学校获“中国大学生百炼之星”提名奖。

为了深入了解社会,马强利用假期参与社会实践充实自己。他曾背包穷游,远赴美国调研家庭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宣传文明旅游,成为2014年国家旅游局和中国青年报联合评比的55名“优秀大学生文明旅游背包客”之一。他还曾率班级集体调研,走访威海渔业局、渔政局、远遥渔港,为威海渔业保护献计献策。

马强还参与了很多公益演出,热爱音乐的他乐意用音乐给更多的人带去欢乐。在去年的“全国助残日”,马强和一群音乐伙伴参与了威海市残联承办的公益演出。在马强看来,一个人不管拥有多少,都可以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上学期末,马强突发严重的结膜炎,他忍着眼痛复习,没有申请一门缓考。他说:“将来路还长,总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不会总像在学校有宽松的环境,我可以坚持。”

辅导员老师杨薇说:“这个孩子,我们很难用‘优秀’来概括他的方方面面。他的温暖、他的坚持和自律,都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强说,他所贡献的只是微薄的力量,希望将来能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回报母校,回报社会。 (记者 张玉芹 学生记者 霍丹萍 陈珑元/  尧帆/图)

文章发布员: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