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T台】冰峰工作室:一群攀越“冰峰”的人
 

冰峰工作室组建于200810月末,是当时软件学院学生自主管理的创新实践团队,采用校企联合的发展模式,让学生在实际的商业项目中得到锻炼,真正体现软件学院的国际化、工业化、高质量、高速度的办学特色。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室已经发布了不下几十个基于移动平台的项目,从开始的“元老级”成员们的努力拼搏,到前赴后继的新成员们的奋勇直追,工作室正在大踏步地走向前方。而12级成员则是工作室的一个传奇,8人中7人是党员,4人以优异的成绩保送到清华、北大、中科院、哈工大本部,4人在美图秀秀、乐视、小米互娱等就业,年薪均超过15万。

部分成员合影(左起:张宇、史雪凤、任星彰、温程元)

因缘分而相聚 因热爱而协行

2012年,当8位冰峰成员还是大一新生的时候,他们就从学长学姐的口中了解到了冰峰工作室,在强烈兴趣的指引下,当工作室开始招募成员时,他们都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谈到报名的初衷,工作室前任主席任星彰说:“主要原因是出于兴趣,其次也是想给自己一次锻炼机会,毕竟对于软件专业来说,实践还是很重要的,对我而言更有吸引力的还在于能够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因为工作室成员名额有限,所以挑选十分严格。选拔完后还要考核,所有的相关知识全部要在寒假里自学。就这样,一半缘分,一半兴趣,8位来自不同班级、以前从未见过面的同学聚到了一起,成为一起奋斗的战友。一间不大的实验室、一张小小的电脑桌和一台电脑则是他们的战场,也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把困难当磨砺 用挫折来成长

成绩的背后是对困难的一个个攻破。每个项目上交之前都会经过大量的测试,而每一次测试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问题就得重新再来。“出现问题就去解决问题嘛,因为抱怨根本没有用,再怎么抱怨问题还是在那里,这是我们最常说的话”。说到这句话时,工作室成员史雪凤脸上满是坚定。

对他们来说加班加点是常事,熬夜通宵更是常事。说起最难忘的经历,大家相视一笑,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那次做“电子会议评审系统”项目的经历。因说明材料给的比较晚,时间根本不够,面对问题他们想到的不是推迟,不是放弃,而是尽全力去赶工期。“我们几天都没有出过实验室”,工作室成员张宇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那是大概在法国梧桐的叶子快要落尽的十一月,为了能按时完成项目,几个人干脆搬进了实验室,吃饭就叫外卖,晚上就在桌子上趴会儿。

工作室成员张宇回想起完成项目的那天凌晨,当她从电脑屏幕上移开疲惫的双眼时,看到窗外渐渐亮起的赤霞,身旁是满脸欣喜与疲惫的队友,那一刻,她觉得一切努力都有它的意义。

正是凭借这种“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12级冰峰工作室成员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完成大大小小的项目超过十个,且全部按时上交并严格符合标准。

一家人的相融 一辈子的情谊

冰峰工作室采用的是“家庭式管理”模式,“虽然我们也有主席之类的职位,但实际上我们是没有级别之分的。”工作室前任主席温程元解释道。

走进工作室你会被那种轻松而不懒散的氛围所感染,除了实验室的朝夕相处,一起通宵熬夜攻克困难时建立起的战友情,让成员之间比同班同学更为亲密。他们会定期召开经验分享会,交流心得,分享新知识。

每当成功做完一个项目,他们都会一起庆祝,内部联谊或者一起聚餐、海钓、采摘、环海、爬山……在放松的同时加深成员间的感情。说到大学四年的经历,大家纷纷表示进入工作室是大学里最幸运的事。工作室给了他们实践的机会,锻炼了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遇见了这么一群人。

团队所有成员各有所长,踏实靠谱的任星彰与诙谐幽默的温程元是这支队伍的引导者,美图ios开发工程师余龙泽与美图安卓开发工程师杜润琪则是队伍的技术担当,不折不扣的学霸褚菁与刘晓燕,睿智冷静的史雪凤,活泼而又带点文艺气息的张宇,8个性格各异的人因俱乐部聚到一起,和谐而统一。

 

上左起:褚菁、刘晓燕、杜润琪、余龙泽

用努力创造传奇 用优秀激励未来

“这届学长学姐们都很优秀,为工作室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提起12级冰峰工作室的成员,现任主席曹晨晖一脸敬佩。8位成员虽已离开,但他们的故事却激励着每一个工作室的成员。

从刚入实验室的“小白”到如今大家眼中的“大神”,12级冰峰工作室的成员们完成了自己的蜕变,也见证了工作室的成长。在他们的带领下,工作室在资金、技术、规模各方面都有了质的突破,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步入正轨并处于上坡状态”。

如今,接力棒已经交给了下一届的手上,他们也要离开学校去追逐各自的梦想,面对离别,虽然不舍。但他们表示,他们永远会是攀登冰峰的那一群人,在人生的路上不断超越。(学生通讯员  蔺振芸  郑声远)

文章发布员: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