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中国航天日”新闻发布会 中外媒体聚焦中国航天
 

422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介绍首个中国航天日及中国航天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1970年4月24,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开创性、奠基性成就。许达哲表示,中国政府将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确定为中国航天日,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航天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彰显了中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展现了中国航天人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坚定信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

                        (图片来源:中新网) 

 

    424日定为中国航天日具有代表性和纪念性

    中国日报记者: 第一,把424日定为“中国航天日”有什么样的意义?第二,对中国航天界的重大事件,国际上的反响是怎样的?第三,今年中国首个“中国航天日”将具体安排哪些活动?

    许达哲424日作为中国航天日,因为1970年的这一天我国发射了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拉开了中国人进入太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资源的序幕,这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的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我以为,设立中国航天日有利于传承航天精神,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笔财富,我们有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设立这个日子,有利于接续上述精神,使之发扬光大。

    第二个是有利于凝聚中国的力量。我们把航天梦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汇集中国力量。

    第三个是有利于培植创新文化。中国航天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创新史,因为关键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靠我们自己。所以走出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这条道路。

    第四个是有利于促进开放共享。航天工程是个复杂的大工程,需要国际合作。希望中国航天日可以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航天的窗口,我们也乐意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国际同行的合作。

    中俄现有几十个航天合作课题进展顺利

    塔斯社记者: 目前您认为在航天工业领域,中俄合作有什么样的成果?你们希望跟俄罗斯开展航天领域内的哪些合作?

    许达哲中俄两国有很好的合作机制。我们有合作大纲,有几十个合作的课题,现在进展也很顺利。最近我们也有关于航天动力方面的合作、航天电子元器件方面的合作。我们携手来探索宇宙的奥秘,我们通过合作来突破更多的空间技术,更好地利用空间资源,为两国人民乃至全人类增进福祉。

    中国航天现阶段任务繁重 未来规划明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请问如何从整体上评价中国航天发展当前的水平和实力?另外中国航天建设的时间进度和规划目标又是怎样的?下一步我们还有哪些重大工程任务将实施?

    许达哲中国现在是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正在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我们希望通过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和未来1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们真正跻身航天强国的行列。

    中国已经发布了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里面列举了很多航天领域要开展的重大工程项目,我们现在要做的首先是继续实施好已有的航天重大科技专项,把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走好、把探月工程第三步走好、把北斗导航第三步走好,57年就能完成,而且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在十三五末完成。

    下一步,我们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这个规划也已经向世界公布了。在十三五规划里,我们考虑了深空探测与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考虑了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明确了要开展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

    今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正好是一甲子,既有一甲子的收官之战,很多航天发射任务,也是新的一个甲子的开篇之作,所以一进入20161月份,我们批准立项了火星探测任务。嫦娥四号将在月球背面着陆,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着陆。我们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深化论证阶段的立项也批复了。所以这个阶段是我们有着十分繁重的航天工程研制任务的阶段。

    我作为国家航天局局长,脑子里考虑的不仅是航天工程,还有在考虑空间科学和空间应用。中国的航天走到现在,很大的一个转变就是应用空间资源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为民生增福祉。所以,现在三个系统(遥感、导航、通信)要从扩大应用方向上发展。我们要对人类有更大的贡献,所以在空间科学方面,要更多地探索人类的未知,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了解我们地球所处的空间环境。

    航天骨干多青年 航天发展有后劲

    中国航天报记者: 最近我们都在沉痛地悼念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梁思礼院士,中国航天事业又再一次失去了一位大师,“钱学森之问”的话题再次被提及,我想问的问题是:在未来我国航天事业将怎样培养顶级人才,有没有什么样的规划和设想?

    许达哲:中国航天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得益于一大批爱国奉献的老一辈航天科技工作者,也得益于一代又一代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不断涌现。我们看到,很多卫星总师、火箭总师、大工程的骨干,都是年轻人。

    我印象中有很多国外的要员说:我们对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认可,但更感到中国航天发展的后劲是有一批这样的年轻人才,因为他们能干很多年。

    你提到钱学森之问,我想,就是想要培植创新文化,营造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我们需要更多的原始创新,我们需要更多的领军人才。

    前年我访问美国,和美国宇航局(NASA)局长谈,我说航天活动主要目的,第一就是启迪梦想,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是要促进创新;第三是要造福民生;第四是要推动合作。用航天这样重大工程做平台,能够使一些工程技术领军人才、空间科学大家脱颖而出。

    “钱学森之问使我们各方面都应思考,我们将和各个方面一起,在这方面下更多功夫,激发大家探索的热情,让万户飞天这种古代勇敢探索的精神持续下去。

    航天飞行器飞得越来越远,航天科技与我们生活越来越近

    香港大公报记者: 中国卫星应用效益的总体情况如何?还有一个航天产业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哪些具体的作用?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航天产业如何在高投入的背景下实现高效益?请具体举例介绍一下,老百姓可以在航天产业哪些方面受益?

    许达哲:航天产业确实是高投入的产业,但是它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对人才的培养的作用还是很大的。我想到一句话,航天飞行器飞得越来越远,航天科技与我们生活越来越近。

    例如出门要看一下天气预报,我们的气象卫星在国际上是很有分量的,对全球大气的观测、气象预报是作了贡献的。我们想去旅游,导航卫星、定位卫星、对地观测卫星都在帮我们的忙。

    近期厄瓜多尔发生了地震灾害,我们立刻提供了厄瓜多尔地震前后的图像,支援抗震救灾。

    前两天我们开会研究,怎么把空间资源为精准扶贫服务?这是我们国家的十三五规划纲要里的一项重要任务,还有五千多万人需要脱贫。因为卫星资源可以提供一个大数据,利用好这些数据,就能为我们方方面面服务。

    嫦娥工程公布的数据,给很多科学工作者研究月球、研究空间环境提供了数据平台。所以大家看到,我们这些投入带来的效益很多是无形的。我刚刚讲的未来十年国家空间基础设施能够完成的话,将会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后通信就是宽带的,固定的、移动的都更方便。

    另外,卫星还可以用于社会管理、社会治理,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探火任务已立项 一步实现绕火探测和着陆巡视

    中央电视台记者: 中国火星探测工程正式立项,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里面的细节。中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以及高分等成绩斐然,“十三五”期间还有哪些新的航天工程,也请您介绍一下。

    许达哲: 2020年左右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我们做的是想一步实现绕火的探测和着陆的巡视,这相当有难度。火星探测是空间科学界和航天界关注的一个重大方向,111日正式批复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因为每一个窗口要26个月才能遇到,我们正在严密地制定工程计划,争取在2020年这个窗口发射探测和着陆巡视的火星探测器。

    这对我们是一个挑战,因为现在能够在火星上着陆巡视成功的有美国,着陆的有俄罗斯,我们要能够一步到位,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它可以研究火星的土壤、环境、大气,以及我们关注的像火星上的水,因为研究这些还是要研究人类自己,生命的起源是什么,地球所处的环境是什么,火星在很多方面跟我们还是比较相近,它有一定的大气,和月球又不太一样,这也是中国真正意义上迈入深空探测,尽管我们的飞行器已经进入了深空,但是在深空进行探测还需要火星探测任务的完成和实现。

    中国航天对社会资源持开放态度 希望各界关注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中国目前商业航天发展到了什么阶段?中国航天的“SpaceX”什么时候能够出现?

    许达哲: SpeceX回收一级火箭,成功地完成了这个创举。但是真正要用回收火箭再利用、发射,还有一段路程要走。我们很赞赏SpaceX公司的勇气,但是要低成本发射,降低航天的费用,不仅仅是靠回收技术来完成,还需要我们在工程研制、先进技术研发、以及发射方式等等做文章。降低成本,也是我们工程界应该努力做到的,我们要学习我们同行在这方面的探索勇气。

    关于商业航天,中国实际上已经开展了商业航天,和多个国家开展了商业航天发射服务。我们是开放的,鼓励社会资源加入航天的建设中。我还得说,设立中国航天日也是要唤起社会各界对航天的关注,也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种企业,能够积极加入到航天的建设中来。但是航天也是个高风险的产业,需要每个法人、每个企业自己来很好地把握。我们也将制定更加积极的政策,来促进商业航天发展。

(内容源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国新办举行首个“中国航天日”及航天发展情况发布会图文实录》有删减)

文章发布员: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