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劳动者候选人——吴迪
 

舌尖工大的创新者

吴迪,学子餐厅二楼厨师,主司精炒与蔬菜面。为人谦虚进取,为厨兢兢业业。2003年加入后勤工作,13年来从一名普通厨工到一名技艺娴熟的厨师,稳重而不失创新,开发出一系列风味小吃,深受工大师生欢迎。

吴迪身材不高,典型的北方汉子,眼神里透着稳重可靠。记者第一次见他是在餐厅后厨,吴迪正在准备晚餐精炒——红烧肉。大火爆炒,中火加热,小火收汁……一切都是那么自如,勺起勺落间一份精美的主菜就出锅了。三月底的天气还带点凉意,一道菜下来,吴迪就已经是满额的汗珠。学校对餐厅卫生要求十分严格,即使是在最热的六七月份,厨师们的帽子、口罩也需佩戴整齐。想想他们整天工作在高温的后厨,忍受着炉火的烘烤,而我们坐在宽敞的大厅就餐,还抱怨空调的温度不够低,真是令人赧然。

吴迪是专业厨师出身,从小对烹饪的兴趣是他选择这份工作最大的决定因素。来工大之前,吴迪在饭店工作,主要做各种精炒。刚来工大时,一样是厨师,一样负责精炒,然而做菜的标准、做菜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常说一个厨师的最高境界是“巧做千人食,调和百味香”,这点在工大餐厅尤其明显,所谓众口难调,一道菜要满足全校大部分人的口味是非常困难的,每顿饭都考验着厨师们的功底。初来乍到的吴迪面对这种情况有点不知所措了,大锅菜的材料配比、火候、烹调方式都需要一点点地学。那时每天练习大锅炒菜,晚上下班后胳臂都会累得抬不起来,手也被烫过多次。在老师傅们的帮助下,吴迪很快就熟悉了这种方式,做的大菜也开始走向师生的饭桌了。“还是兴趣吧,对这行没有兴趣是做不下来的,勉强做也做不好。”

吴迪常说,无论什么工作都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而他在餐厅工作中更是注重这点。面对校内外餐饮激烈的竞争环境,他认真研究、潜心琢磨,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闲暇时手里总是会有一本食谱。为了满足来自五湖四海学子们的味蕾,他利用原本就不多的休息时间和寒暑假学习,品鉴各地特色小吃并总结特点,开学后结合高校食堂特点学以致用,不断创新花色品种,开发出很多小吃,并获得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20145月份的一天晚上,下班后他带着孩子去学校附近的面馆吃饭时突发奇想餐厅各楼层目前均没有面条,何不借鉴一下该面馆的做法,在学子二楼也推出蔬菜面条呢?第二天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厨师长汇报了,得到许可后当天晚上下班后他自己一人在操作间里研究汤料的做法。凭借自己10多年的厨师经验,他首先研制排骨汤,但是第一次出锅的骨头汤味道欠佳,颜色也没有呈现出乳白色,他不甘心,第二天早晨430他就早早来到了餐厅并跟厨师长进行了探讨,之后重新调制,这次果然成功做出了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鲜美浓汤。接下来几天他又陆续研制出了牛骨汤、羊汤、鸡汤等7种汤底。

现在,吴迪在学子二楼负责蔬菜面窗口,每天早晨6点上班后需熬煮羊汤、牛肉汤、鸡肉汤等50公斤,准备蔬菜面配料接近20种。每餐能卖出100碗左右,到了就餐高峰期他一刻也停不下来。在此就餐的同学应该能记起夏季酷暑时吴迪师傅守在冒着热气的大锅前煮面条,不时撩起挂在脖子上的毛巾随时擦汗的场景。他还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特色蔬菜面的品种,炎热的夏季同学们食欲不佳,他悉心学习韩国特色美食酸辣爽口凉面及韩式拌面,寒冷的冬天熬煮鲜美的羊肉汤面,既保证了营养的均衡又让同学们吃得开心。自他推出蔬菜面以来,就餐期间该窗口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

“学习”是吴迪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舌尖上的中国”在2012年火遍全国,当然也吸引了吴迪的注意。他对其中介绍的岐山臊子面特别感兴趣,那几天一直跟着电视学习,做了几遍之后感觉没达到自己的理想效果,就暂时没有推出。有一天一位同学就餐后找到窗口说,喜欢吴迪的羊肉面,觉得吴迪的面做出了家乡的味道,希望能跟吴迪交流一下。吴迪放弃就餐时间跟同学聊了半多小时,同学提出了很多他们老家陕西面食的做法,其中就有臊子面,吴迪如获至宝。当天回家琢磨了一晚上,第二天便增加了味道鲜美的臊子面,并在窗口准备了老陈醋和辣椒等各种调料。

平时的学习和积累使他在2011年的厨师大赛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2012—2013年度获得餐饮服务之星,在2015年“庆三八”厨艺大赛中又展示了他娴熟的基本功。

作为精炒和蔬菜面的厨师,每天六点准时到岗,晚上六点半下班回家,对家庭的照顾自然没有那么充分,但是吴迪十分热爱珍惜这份岗位,从没有想过放弃。他知道有不少厨师自己在校外开设餐馆或者在饭店工作,但是他认真地说到:“我特别喜欢工大的环境,喜欢服务同学老师,愿意与他们交流,将来我也会认真的一直为大家服务下去。”

或许,这就是一名厨师对工大最深情的告白。

·学生记者 周生森 文/·

文章发布员: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