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劳动者候选人——宋迎春
 

奉献与坚守见证工大青春

1999年,他怀着憧憬与激情来到哈工大,希望在这里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2016年,他挺拔的身姿依旧伫立在哈工大,随着时间的打磨越发的精神。

17年的跨越,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激情。

17年的坚守,体现的是军人的坚韧,更是一个党员的自我修养。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六千二百个日日夜夜,他的坚守成了一种习惯。

他习惯了在暴风雪中的每一次穿行;

他习惯了在烈日骄阳下的每一次出勤;

他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二字,用事迹书写了新的人生篇章。

他是宋迎春,曾是黑龙江边防武警部队的一名边防战士。1999年退伍后,回到家乡威海,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后勤保卫处的一名保安。

用他的话说:当兵扛枪是为了保卫国家,做安保是为了保卫校园,其实是一样的。

干一行爱一行 专一行精一行

     作为一个已经在学校工作了17年的老同志,宋迎春见证了威海校区的发展与变迁。 建校初期,资金匮乏,待遇很低,但任务又非常重,这并没有打消宋迎春的积极性,他依旧选择留在哈工大,坚守着这一方土地。这一守就是17年,他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小伙成为了沉稳内敛的中年人。人的一生能有几个17年?他将自己的青春,自己最宝贵的时光都献给了哈工大,献给了自己钟爱的安保事业。

2003年非典时期,作为学校安保部门的一员,他没有半点犹豫和退缩,站在了“防非”一线,主动要求参加一线值班。在艰苦的工作负荷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他不忘一个安保人员的职责,带头做好消毒、预防工作,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稳定大家的情绪,提醒大家注意个人防护,消除广大师生的恐惧。他不顾个人安危,亲自疏导校园交通,为救护车指引道路。由于在非典时期的坚守,他被评为先进个人。这是学校对他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他这种牺牲小我精神的一种赞扬。

2002年以来宋迎春开始全面负责校园的消防工作。14年中,随着G楼、M楼、N楼和学生公寓的相继建立,消防工作难度大大提升。身为校园总管校园消防的值班员,他始终坚持将消防安全工作列入日常工作的首要地位,防患于未然。坚持做到有警必查,一查必清,时刻保持警惕。许多同行开玩笑说“现在又不是特殊时期,何必那么认真。”他笑着回答:“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在学校全面部署烟雾报警系统之后,每次接到报警信号,他总是第一个赶到现场查明情况,即使每月有百余次的误报情况,他也从不懈怠。

2014年清明节,漆黑的夜晚看不到半点星光,这本应是一个可以陪在家人身边的日子。值班的宋迎春却接到报警电话:后山情人坡失火。初春寒意未消,他抓了外套就往出冲,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采取灭火措施,当消防队员赶到的时候,灾情已经基本得到了控制。由于风大,为防止再次复燃,在消防队员离开后,他又在现场守候了一个多小时。救火时的汗水浸湿了外套,刺骨的寒风侵入体内,这一个小时他在哆哆嗦嗦中度过,却没有丝毫抱怨。为了杜绝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他甘愿忍受这一切。

哈工大是我的第二个家

交通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校园安全的重中之重。随着校园的逐渐扩大,宋迎春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校园的增大,意味着交通复杂度成倍的增加,而作为校园交通安全的维护者,宋迎春更是不敢有一丝懈怠。每年的迎新对于宋迎春来说都是挑战,面对比平日增加几倍的车流量,他每天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投入。迎新的那几天,他顶着炎炎夏日,指挥交通,疏导车辆,布满血丝的眼神专注而坚定,身子站得笔直,两手不停挥舞,老练的做着指挥手势,汗水顺着脸颊滴在胸前的徽章上,在阳光的折射下,闪闪发亮。在他的指挥下,校园道路畅通,给新生和家长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为了表彰他的工作,2013年,学校授予他“后勤保卫部优秀标兵”称号。

干安保工作,一年四季无休,节假日也不例外。提起家庭,宋迎春更多的是愧疚,他觉得对不起孩子,对不起家人。他的孩子今年11岁,正需要父亲关怀的年龄,他却因为工作原因很少陪在孩子身边。逢年过节,看到别人家其乐融融,他却不能陪在家人身边……说到这里,他红了眼眶。“我觉得非常难,家庭与工作只能成全一个,作为党员,我要以身作则,先国后家,幸运的是,我的家人一直很理解我,支持我,我也可以很放心,更加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事。”宋迎春说。

工作累,工资不高,为什么愿意在安保岗位坚守十几年?他憨笑着回答:“我喜欢这份工作,在工大这么多年,我早已经把这里当成我的第二个家,帮‘家人’做事,再苦再累也是值得。而且,大家放心把这么重的担子托付给我,我怎么能够让大家失望。”

    热血奉献俱是雪中之炭,螺丝精神非是锦上之芳。17年的光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只是一瞬,在人的一生中却是一段深刻的记忆。宋迎春的这段记忆来自哈工大,名叫“坚守也是一种幸福。”

                                    ·学生记者 孙/ 张宏源/·

文章发布员: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