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劳动者候选人——张福堂
 

知足常乐 以校为家

年过花甲的张福堂肤色黝黑,神情温柔祥和,举手投足间透露着真诚与质朴。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明显的皱纹,却也保留了他十足的精神。作为广华物业派至学校的一名环卫清扫员,他尽职尽责,事无巨细,将哈工大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面对大家的称赞,他只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做一行就爱一行 就干好这一行

如果你在清晨六点半经过后山,都能看到张福堂弯腰清扫的身影。石墨研发大楼、学子餐厅侧门、人流不断的快递收发站……这些都是张福堂的清扫范围。“干得多挣得少,别人都不愿意干这里,那我就来吧。”中午匆匆回家吃过午饭,十二点三十分,张福堂又回到工作岗位,继续清扫着打理不完的落叶、枯菜和快递包装纸……每日都要在这条路上穿梭数次,张福堂从不厌烦也毫无抱怨。“不干活也待不住,干好自己的事,心里也舒坦。”张福堂说。

“张福堂细节问题处理得非常到位,一些别人注意不到的东西,像路边的小石子、新生草芽,他都能注意到并及时清理,他总能把工作做到最好。”领导这样评价他。在同事口中,张福堂“在工作中总能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与领导沟通,解决问题,很负责任”。对此,张福堂连连摆手:“我其实并没有做什么,都是自己分内的事。”

威海的夏天酷暑难当,冬日寒风凛冽,“360度无死角旋转风”经常令师生们叫苦连连,常年在户外工作的张福堂却从未抱怨,“还好,都不算什么”,他说:“再苦再累,也得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偷懒是不行的,做事得有耐心。”张福堂早年做过木匠,修过路,做过绿化……无论做什么,他都秉持着“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的原则,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份工作。“我觉得人做一行就要爱一行,就要干好一行,这都是理所应当。”

工大就是我第二个家

2010年,张福堂跟随在哈工大工作的儿子来到了威海,已经在校园里生活了五年多,从为青涩工大栽下一片新绿到为莘莘学子清扫一片街区,张福堂早已把哈工大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

张福堂会自己制作畚斗等工具,他对三轮车等劳动工具总是爱惜使用并能自己维修。不仅如此,在他当值的石墨大楼,张福堂也会尽力维修损坏的开关和灯具,几年来,为公司和学校都节省了不少开支。“自己能做的就随手做了,都是小事,不值一提。”

平日里,张福堂也十分乐于助人。值班期间,经常主动帮老师同学搬送物品,收到老师们的快递,他都会热心地送到办公室,老师们都亲切地喊他“张师傅”。他说“老师们人都很好,他们忙,能帮他们节省点时间精力,自己也开心。”

有文化“比神还能”

张福堂出生在陕西一个偏远山区,年轻人生活十分困难。“那时候工资从几毛涨到一块,最高一天十块钱,但还是供不起孩子上学。”同村的孩子纷纷辍学打工,养家糊口,张福堂却咬牙坚持。“孩子愿意学习,我就砸锅卖铁支持,人还是得有文化。”在那样一个偏远的山区,张福堂有着与常人不同的坚持和远见。

正是由于张福堂对教育的重视,他也对学生给予了十足的关爱与照顾。石墨大楼的闭楼时间本应是晚十点三十分,同学们却常常因做不完实验而无法及时离开,张福堂从不催促学生离开,本应十点半下班的他经常要等到十一点之后。他说:“学生们都辛苦我知道,就由他们做,我等他们也不碍事。”

谈及当代大学生,张福堂满是骄傲、羡慕:“有文化的人都很伟大,可惜我没有机会了。我看着他们操控自己做的小飞机,感觉真是比神还能,人还是得有文化……”

眼前一群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张福堂望着,笑着,眼神中洋溢着关切与慈爱……

因为简单所以知足

“现在的生活,我很满足。我也没有过什么远大的理想抱负,我觉得这样很满足。”除了挂在嘴边的“应当”,张福堂反复提及的就是“满足”二字了。不管是风华正茂时内心“务必完成好生产任务”的坚定信念,还是后来“不惜一切让儿子有书读”的强烈祈盼,亦或是如今“扫净校区、守好石墨楼”的简单心愿,对于生活,他从未有过多诉求。历尽坎坷,备尝艰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家人健康平安,就是他心里最大的满足。

张福堂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知足的人,他不会说漂亮的言语,却用行动向我们诠释着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坚韧,什么是知足。·学生记者 宋京/文 王莹/·

文章发布员: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