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规格在威海】不能缺的国际化与校企合作

哈工大历史上就是一所国际性大学,威海校区秉承这个传统,从成立之日起就遵循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1988年8月20日,由哈工大和我国精密加工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届中日超精密加工学术研讨会在威海校区召开。这也是作为地级市的威海市首次承接的国际学术会议,共迎来了来自日本、美国、韩国的27位专家学者和来自我国各地高校的131位专家学者。

国际化与校企合作是借助外力、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30年前,威海校区选址时考虑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便于开展国际交流。1999年以,校区开始派出学生并接收留学生,先后与英国、美国、韩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所国外大学签订学生联合培养计划。以交换学生为媒介,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联合申报课题也逐渐开展起来。2015年上半年在校留学生总数41人,70名在校学生到美、英、韩、澳大利亚、瑞典等国高校联合培养或交换学习,15名学生到台湾交换学习。

2015年7月18日,“2015海洋科学与船舶工程国际研讨会(IWOST 2015)”在校区举行,来自英国、美国、俄罗斯、土耳其、澳大利亚、立陶宛、韩国、中国等国10余所大学及国内船海学科领域的40余位专家汇聚一堂,就海洋科学与船舶工程领域的技术发展、人才培养与国际教育合作、科研合作与校企合作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就在会前,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副校长、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著名专家阿提拉·因塞克斯教授被聘为哈工大(威海)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院长。作为威海校区首个外籍院长,阿提拉教授的加盟不仅将吸引来更多的国际知名企业和专家,更使船舶学科的建设站上了国际舞台 

在徐晓飞校长的规划中,这仅仅是开始,还有一个包含更多国际合作伙伴的“海洋科学与工程国际学院”正在紧张筹备。这所与英国格拉斯哥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合作、包括5个国际核心伙伴10个联系伙伴配备国际化师资队伍,涵盖校内船舶、海洋、土木、材料、信电等相关学院的国际学院将成为国际化办学的新高地。

无论是科教兴国、还是协同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都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1959年,哈工大与107家工厂协作,完成了460多个机械化自动化项目,体现了科技为国民经济服务,赢得了“厂校协作红旗飘,满城都说工大好”的赞誉。据统计,近5年来,我校区与威海市各类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337项,合同金额1.27亿元。先后与威高集团、三角集团、新北洋集团、中广核集团等著名企业建立了联合研发中心,在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自主创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为了响应中央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号召和更好地推动哈工大与地方的产学研合作,校区提出建设“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HIT-WHIP)”,以整合资源,激发广大教师与学生及各种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园区下设的工业技术研究院计划进驻机器人与先进装备技术研究院、现代服务技术研究院、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中欧)膜技术研究院等十余个实体研究院将成为哈工大师生和校友们技术研发与产业孵化的基地,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的高地。 ·记者 张玉芹·

             资料片:首位外籍院长阿提拉·因赛克斯教授到校工作

文章发布员: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