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美梦——访海草房(下)

寂寞黄昏

  我在出发之前,在网上查到这样一首诗,“高树悬鱼网,低墙隔菜园。人家烟火起,寂寞又黄昏。”存在手机里面,不时翻看玩味,及至见到了真正的海草房,才明白其中的诗意,在迎风的一面确实会挂上渔网来防止海草被吹跑,很多的小院门口都会有道矮墙围住自家的一畦菜地,到傍晚间,可以看到,房顶上直立的烟囱升起淡淡的炊烟,催人思归。

  而这些都成了海草房的寂寞黄昏,即使不看网上的资料,也能够知道她们越来越少了,寻访的一路,经过很多村庄,也能看到海草房的踪迹,但是都零零星星,而且大多年久失修的样子,摇摇欲坠的样子,很担心她们下一次可能就要被新的瓦房所取代。一边是生活越变越好的农人或渔人们期望搬进更好的房子,一边是由于近海养殖的发展差不多驱逐了海草的生存,古老的苫匠行业也因为辛苦费时面临失传。看到李文夫先生调查文章中写道,“作为胶东半岛特色民居的海草房,在威海市区几乎没有遗留,其他沿海地市更是少见,现存的多在荣成的俚岛镇、成山卫镇、港西镇和宁津镇,文登的高村镇有少许几处。现存海草房只剩下七八千户,用于居住的越来越少。”落日余晖里面,心里的愁绪又多了几分。原来我认为的美并不是会时时刻刻动人,她们随时都有分崩离析的危险。

温暖记忆

  在网路上,看到过一个叫自称老萧的人写的博客,里面深情的回忆了一个苫匠,他的姥爷,这个用自己一双手传递古老记忆的人,对海草房深厚的感情,初一看时都想落泪,一个人和一座房子的消逝都是无法追回,更令人心疼的是那些故事,就这么永远的尘封与泥土,无法再诉说和开启。

  读村里祠堂的介绍时候,很喜欢这一段“方钎凿黑石,砖石错落,海草苫顶”。寥寥几句,生动而清晰,眼前的祠堂确被彩色的墙外漆改变了模样,只有在这简洁的文字里面才可以追寻她原来的身影。

  我所住的农家小院,应该感谢一对很钟爱海草房的朋友,子坚和慧敏,他们从外地来威海定居,爱上了这特色的民居,买下来重新修缮,到胶东各地的旧市场淘来各式旧的家具,这原来生命行将到尽头的小屋,重新变得活泼。人多的时候还会有燕子飞来。加上园子里青蛙,竹架上跳舞的蜘蛛,小院子自在动人。在闲聊或拍照的时候他们都会讲起来和这房子有关的事情,冬天的厚雪,石头的墙,炖鱼的大锅……所有的所有,都因着爱,虽然这已经不算是最最原始的记忆,但是,却依然让我温暖不已,还有这样的人,会做这样的事情,珍爱童年的美梦。

  晚上的时候,躺在主人设计的床上,简单的桦木没有经过很多的处理,依然有木头的味道,拉上蓝色土花布的窗帘,关住皎洁的月光之后,整个陷入了沉沉的黑暗,静得听见心有韵律的在跳动,John Keats的诗慢慢流过:美的事物是永恒的欢愉:其可爱日增,不消逝于虚幻无形;反而就长久为我们维持一座静谧的凉亭,为睡梦。我,依赖,想念,记忆,海草房,童话般的美梦。

·谢芳琳·

文章发布员:隗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