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思想道德修养课辩论赛实录
 

唇舌作战  观点交锋

——2012级思想道德修养课辩论赛实录

129,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的精心组织下,16名辩手经过第4周到15周两个多月的初赛、复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从201288个小班2500余名学生中脱颖而出,站到了思想道德修养课辩论赛的最终赛场上。在终极PK中,面对相对遥远的“养老问题”和即将面临的“爱情问题”,辩手们或慷慨陈词,或娓娓道来,铿锵争辩,妙语连珠。本文现场实录离这两场辩论赛,相信大家可以从中感受到当代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辩题一:当今中国应该家庭养老还是社会养老?

正方一辩杨寒冬父母为家庭倾注了大量心血,应提倡家庭养老,辅以社会养老。奉养老人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个方面。从经济上来说,社会养老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无法实施全方位的养老覆盖;家庭养老虽面临一些问题,但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弥补,比如社会对子女的帮助。从亲情上来说,子女和父母之间的亲情纽带无法替代。换位思考,当我们变老的时候,更希望子女养老而非社会养老。

正方二辩李晓烨:当今中国经济实力不足,经济波动、人口老龄化情况严重,养老需求增加,这些都使得社会养老仅停留在美好构想的阶段。子女亲情无可替代,社会可以提供一定的辅助作用,但老人晚年更多的还是希望与子女共享天伦之乐。国家可以通过减免赡养父母的子女税收、放宽计划生育等政策减轻子女养老压力,使中华文化优秀的孝传统真正可持续地传承下去,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充分证明了家庭养老比社会养老更适合当今中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所以当今中国应提倡家庭养老。

正方三辩邹健生:第一,百善孝为先。孝道文化的核心就是尊老养老,试想我们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成人后,却提倡让社会承担大部分养老责任,这符合中华传统美德吗?第二,老人不图吃穿,只想感受血浓于水的亲情,得到无微不至的照料,而这正是家庭养老模式才能提供的。

正方四辩何延睿:对于本次辩题,我方观点是:当代中国应该提倡家庭养老,同时适当地发展社会养老以保障丁克家庭、失独老人等家庭养老体制难以覆盖的人群的养老生活,并由国家及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以减轻子女的负担,鼓励子女通过自己的努力赡养老人,给予老人情感上的慰藉,为老人提供一个稳定而幸福的老年生活。
   
基于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千百年来的孝文化的综合考虑,在当今中国提倡社会养老是不现实也没有必要的;同时,国家及政府不应对庭养老所面临的问题袖手旁观,我们提倡国家通过种种形式将钱返还给子女,再由子女流向老人。这不仅仅是减轻了子女的压力,更符合中国传统孝文化对人们关于养老的认知。

反方一辩苏若麟:当今中国应该提倡社会养老。一、社会养老比家庭养老更有保障。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家财政在今天更有能力负担养老的社会保障费用,而且社会对于每一个老年人负有绝对的责任,强大的执行力使社会养老更加公平和有效。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和老龄化形势的加剧,使得社会养老成为当代中国养老方式的必然趋势。三、社会养老有利于形成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反方二辩蒋宁蔚:老龄化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得“要养的”越来越多,“能养的”越来越少。社会养老必将成为未来的趋势,这种通过发放国家补贴的养老金与建设福利养老型设施的方式实行的养老模式,不仅为年轻一代减轻负担,也为老人拥有一个独立高质量的晚年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反方三辩王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所需要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服务问题,完全依靠家庭已难以解决,养老职能将日益多元化。因此根据我国现今的国情和发展状况,我方认为,当今中国应该提倡社会养老。目前我国现在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存在“未富先老”的情况,家庭养老在物质上没有很好的保证;社会道德水平严重滑坡,有家庭不一定有亲情。很多老年人退休以后,觉得自己失去了社会价值,同时,老年人需要更为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这些都是家庭无法实现的。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当今中国应该社会养老。

反方四辩马明豪:从经济方面讲,养老的实质是由谁提供养老资源,所以对方的家庭养老就是社会养老;精神方面讲,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孝道是多么好,多么伟大,老人是多么需要,我们不否认孝道的好,但是事实上孝道的执行又如何呢?大家可以想想,现在上大学期间每年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能有多少,毕业之后能选择与父母同住的又有多少,由于巨大的生活压力,使我们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社会养老有其自身的优势,更加适合当代中国。

薛爽老师点评:针对养老问题,中国最大的现实就是人口众多、老龄化、传统观念重视孝道与家庭氛围、公立和商业化的养老服务机构的供给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单纯依靠家庭或是依靠社会养老,都不现实、不可行。最适合的选择应该是家庭与社会的结合。老年人居住在家,由家庭满足情感需要、社区提供生活服务、政府给予政策保障。我国一些城市已经在弱化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强化城市社区的医疗和服务职能就是一个体现。

 

辩题二:追求“高富帅”和“白富美”的爱情观是否可取?

正方一辩吕姝婷:追求“高富帅”和“白富美”的爱情观可取。从人权角度,“爱情面前,人人平等”,“高富帅”和“白富美”拥有同等的爱与被爱的权利;其二从个人角度,追求“高富帅”、“白富美”有利于个人不断进步,变得更加优秀;其三,从社会角度来看,追求“高富帅”和“白富美”有助于在社会上建立起一种奋发向上的激励机制。

正方二辩蔡俊龙:爱情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平等的拥有爱与被爱的权利,“高富帅”、“白富美”也不例外;情人眼里出西施,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高富帅”、“白富美”,追求“高富帅”、“白富美”即为追求真爱;因为实力上的差距,当我们追求“高富帅”、“白富美”时,我们会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奋发向上,从而实现个人进步,促进社会发展。

正方三辩徐安天宇:冬天女孩子们穿衣服,有人追求穿的华丽,有人追求穿的温暖,追求“高富帅”和“白富美”同样是为了追求真爱,只是我们选择了一类更优秀的人去追求,我们能在追求他们的同时努力去提高自己。况且我们只是承认这种爱情观可取,不是必取,追求“高富帅”、“白富美”只是追求真爱道路上的一条,但这样的选择是一种敢于追求平等爱情的勇气。所以我方认为追求“高富帅“、”白富美“的爱情观可取。

正方四辩柴苛夫:第一,爱情面前人人平等,高富帅们也享有爱与被爱的权利。用敌视的眼光主观地认为“高富帅“就没有精神内涵是片面而消极的。司马相如追求卓文君,简·爱追求罗切斯特就被传为千古美谈。第二,追求”高富帅“反映人们渴望完美爱情的心愿,且对物质有所要求是无可厚非的人之常情。秦罗敷也夸耀自己的夫君从官职财富到体态仪表均是无可挑剔。第三,追求一个优秀的伴侣,还能鼓励自己超越自我,建立奋发向上的激励机制。

综上所述,这样的爱情观立足实际,追求理想;彰显平等,鼓励奋进,是可取的。

反方一辩金程宇:正方一辩“扩大高富帅和白富美的概念范围”和“夸大物质条件的作用”这两点错误的。追求“高富帅”和“白富美会”加剧拜金主义风潮,体现内心精神财富的缺失和人格上不独立,违背真爱内涵,助长社会上的功利化倾向。对方辩友关于“追求高富帅和白富美体现出爱情平等观念”的观点具有逻辑错误,这是对普通人的不公平。

反方二辩孙浩阳:爱情更偏于精神而轻于物质,我们不应该过重的着眼于“高富帅”这种物质目标;这种简单明确肤浅的爱情观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建设,会加重拜金风潮;物质的确是爱情的基础,但我们应该在保证正常生活的情况下追求精神而不是继续追求物质;在寻找爱情的过程中应该追寻自己内心的指引,而不应该过多的强加外界条件;单纯的“高富帅”、“白富美”根本不能体现任何精神层面的内容,我们的爱情不应该依附于这些简单的表象。

因此,我方认为“高富帅”、“白富美”固然是人人羡慕的爱情,但是却不是我们应该具有的爱情观。

反方三辩段丽娜:我们追求的是天长地久的真爱,而不是拜金物欲的外在。我们不反对“高富帅”或“白富美”的爱情,却坚决反对追求“高富帅”和“白富美”这种反映择偶标准的爱情观。简单的物质同样可以养活爱情,只有真爱才会使生活幸福长久。

反方四辩刘静宜:首先,追求“高富帅”和“白富美”的爱情观不利于真爱的培养,更会加剧社会拜金风潮,真正的爱情不应该让外因使其涨价。其次,追求“高富帅”和“白富美”的爱情观,本身就是一种极端,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了当今社会精神世界的缺失。注重心灵和内涵才能使爱情不仅是曾经拥有,更能天长地久。第三,在现代社会中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爱情观。一味追求“高富帅”和“白富美”的爱情观无法找到真爱。

薛爽老师点评:就我个人来看,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来解读“高富帅白富美”这六个字。被称为“高富帅白富美”的人,作为现实的一种,无所谓是非对错;追求“高富帅白富美”作为现实生活中面对爱情的选择之一,也是现实的一种,也无可厚非。之所以选择这个话题作为今天的辩题,恰恰是因为这个标准成为一个话题这个事实,能给我们一个反思个人爱情观的机会,那就是:“高富帅白富美”是我们选择爱情时唯一的标准,还是只是一个有之最好、无之亦无所谓的内心期待?毕竟,美与财富都不代表永恒,也无法保证幸福。无数成功的爱情经验提示我们:心灵相通、尊重与宽容才是爱情与婚姻的幸福之道。

·记者  张玉芹/  学生记者 许坚/图·

文章发布员: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