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波同志在第五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凝心聚力  特色发展

为建设与哈工大发展相适应的大学校区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317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2004年第四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山东省委、威海市委、哈工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校区党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准确把握时代前进脉搏,紧紧围绕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需求,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团结和带领校区师生员工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圆满完成了第四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为校区实现内涵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过去的八年里,普通教育在校生规模翻了一番,超过万人;校园面积扩展到1850多亩;招生生源质量、升学和就业率显著提高;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确立了以船舶、海洋学科建设为重点的特色发展战略;科研水平和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稳步提升;参与了我国神舟飞船和探月工程的技术研发任务,取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突破;实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威海市人民政府的三方共建;校区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开创了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崭新局面。

(一)立足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在坚持哈工大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进一步修订了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培养方案,不断完善教学质量和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大力加强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先后投入8700余万元,加强基础实验室建设,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八年来,新增5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项教学成果荣获省级和哈工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教改项目分别被山东省和黑龙江省列为新世纪教改立项项目。学生读研率达到40%,大一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接近90%,本科招生最低分数半数以上省份高出重点线40分以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4%以上,就业质量逐年提高,被评为“山东省创业教育示范院校”。不断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先后在各类大赛中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88项,其中,国际奖励28项,国家级奖励100项,有13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荣获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颁发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高校优秀组织奖。八年来,共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14000余名,一大批优秀学子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二)面向区域经济,学科专业体系逐渐完善

突出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按照“发展特色学科、巩固传统学科、扶持新兴学科”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船舶、海洋、汽车、信息、材料等国家和地方亟需学科,不断培育和拓展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八年来,本科专业数量由2004年的24个增加到3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从2004年的3个增加到19个,另外还新增加了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7个二级学科)。其中,材料加工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车辆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材料学等5个学科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焊接技术与工程、信息安全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2个一级学科被哈工大确定为“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三)注重引培并举,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突出教学和科研团队建设,积极探索引进和培养人才的新思路、新途径,不断完善引进和培养人才的新政策、新办法。八年来,新增专任教师167人,其中具有海外学习和学术背景的教师37人,教师博士化率由2004年的7.9%提高到49.7%,部分学科已达到90%以上。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和哈工大教学名师4人,哈工大教学带头人6人,“双基地”教授38人(其中院士13人)。有4名教师荣获山东省和威海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3人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8人被评为哈工大优秀青年教师,3个科研团队被评为哈工大优秀科研团队,逐渐形成了一支结构趋向合理、教学科研并进的师资队伍。

(四)紧贴重大需求,科技研发实力显著增强

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区域经济建设需要,大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八年来,依托科学技术研究院构建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7个省级工程中心、5个由院士领军的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分支机构。产学研合作成果显著,与中广核集团、威高集团、三角集团、新北洋集团和云山碳业有限公司等著名企业建立了联合研发中心。先后参与了我国神舟飞船和探月工程,多项研发成果应用于我国航天系列工程。承担了多项国防科研攻关项目,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等6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以及多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在电子对抗、水下焊接、新能源、新材料、数字化医疗装备、企业信息化、快速艇、特种车辆等方面取得重要创新成果。科研经费逐年提高,2011年达到6700万元。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146篇,被SCIEIISTP检索论文732篇。

(五)推进开放办学,对外交流合作取得进展

积极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新要求,国际合作交流逐步扩大,国际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和留学生交流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八年来,先后取得了外国专家聘请资格和留学生培养资格,一名外籍教师获得山东省政府颁发的“齐鲁友谊奖”,外籍学历留学生、交换生和汉语研修生逐年增多。每年选派多名教师到国外学习访问,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形成了与英、美、法、俄、日、韩等国家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定期互访的联系机制,与17所国外著名高校签订了学生培养合作协议,出国留学学生数量逐年增长。

(六)改革管理体制,内部运行机制得到优化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了校院(系)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及教授委员会议事规则,优化了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坚持校务公开,定期向各方面人士通报情况,重大事项提交教代会讨论,突出了教授会、教代会、工代会和各民主党派、统战各界在办学中的地位。推行院(系)调整、机关部门合并等改革举措,完成了机关定编定岗,基本形成“小机关、大服务”的运行模式。修订了职称评定等条例。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实施国有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加大了审计监督力度,构建公开透明的群众监督机制。深化后勤体制改革,提高了后勤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先后荣获“全国高校百佳食堂”、“全国高校节水示范校园”、“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七)落实共建协议,办学环境条件不断改善

八年来,校区建设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签订了部省市三方共建协议,哈工大(威海)被纳入山东省部属高校管理序列。原国防科工委、工业和信息部领导多次莅临视察,指导校区发展建设,对校区的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山东省政府多年来大力支持校区建设,近期又拨款2000万元支持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威海市政府在土地征用、配套政策、环境治理等方面始终给予大力支持,续签了与哈工大共建哈工大(威海)协议,每年拨款1000万元用于校区发展建设,使校区办学环境和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校区新征用土地987亩,校园面积达到1853亩。教学科研用房增加10余万平方米,新建学生公寓、学生餐厅、体育场地近7万平方米,新建教职工住房6.3万平方米新增馆藏纸质图书42万册,电子图书82万册。

(八)加强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

坚持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配齐配强校、院(系)两级领导班子,重点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治校理政能力的提高。加强专兼职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总结推广教师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成果,完善了教育、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育人环境。八年来,共发展大学生党员5030名,先后涌现出2个“全国先进班集体”、1个“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18个“省级优秀班级”。

各位代表,回顾八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只有保持和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才能经受住各种困难和挑战的考验。无论是初创时期,还是快速发展时期,我们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正是广大教职员工保持和发扬不畏艰难、永不放弃、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的事业得到了持续发展。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艰苦奋斗不仅是创业时期的精神动力,也将永远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

——只有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才能善于发现和抓住历史机遇。在这八年的前行历程中,正是由于不断地解放思想,才使我们抓住了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抓住了部省市三方共建的重要机遇,抓住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机遇,从而赢得了校区发展的良好局面。因此,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才能创造校区美好的未来。

——只有坚持传承哈工大精神,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经过90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哈工大已经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特有的精神文化,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成就事业的强大支撑和价值所在。事实证明,只有始终保持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办学本色,才能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才能赢得更大支持和发展空间。作为异地办学的大学校区,有其独特的办学规律,没有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就没有我们扎根生存的土壤和持续发展的空间。没有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广泛的教学科研和技术合作,就没有我们的快速发展。八年来的发展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不断振兴。

过去的八年,是校区历史上发展变化最大、取得标志性成果最多的八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党委领导的大力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离不开广大师生员工的无私奉献。在此,我谨代表校区党委,向全体共产党员、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威海市和校本部领导以及社会各界朋友、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八年来的成就我们感到振奋,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校区的发展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如: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视野还不够开阔,领导和推进校区发展的能力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照建设与哈工大发展相适应的大学校区的目标要求,我们的师资水平、学科水平和科研能力还有较大差距;按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标准,我们的培养体系、创新环境、硬件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体制机制改革还处于较浅层面,许多影响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还需要进行不懈探索;资金来源渠道不够畅通,债务问题仍然是制约我们发展的主要矛盾。问题是存在的,困难是现实的,发展更是刻不容缓的。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正确面对,在发展中破解这些难题。

二、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和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高等学校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哈工大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到2020年建校百年时,威海校区船舶、海洋学科特色鲜明,即在哈工大总的发展框架下突出面向海洋的办学特色。为此,未来十年,我们要紧紧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战略机遇,凝心聚力,特色发展,努力建设与哈工大发展相适应的大学校区。

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将分“两步”进行实施。

第一步,到2015年,也就是校区建校30年,是凝炼方向、搭建平台、夯实基础的蓄力阶段。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成一批开放共享型的实验教学平台和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实现新突破。建成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博士点,其他学科实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面向海洋发展的特色学科群。搭建多个面向海洋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明显提高,年度科研经费过亿元。全面落实三方共建协议,完善办学体制。多渠道争取办学资源,努力化解债务。

第二步,到2020年,也就是哈工大建校百年,是重点突破、整体跟进、厚积薄发的跃升阶段。构建具有哈工大特色、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取得突破。拥有一批在学科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领军人物和学术团队,产生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若干优势学科实力显著增强,力争实现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突破。校区办学活力更加突出,船舶、海洋学科特色更加鲜明,努力建设成为与哈工大发展相适应的大学校区。

各位代表、同志们,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的国家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坚持走面向海洋的特色发展之路,是哈工大党委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校区寻求突破的重要策略。只有抓住发展海洋经济新机遇,才能确立在新一轮发展中的地位,才能真正成为哈工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与哈工大发展相适应的大学校区的奋斗目标,是一个长远的、十分艰巨的过程,我们既要遵循规律打牢基础,又要打破常规实现跨越。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今后五年将按照“立足海洋,服务山东,拓展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基本方针,重点实施“六项战略”。

(一)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着力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

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全面实施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深化以能力培养为根本的课程改革,汇聚优质课程资源,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大力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强化以教风为重点的教学规范,把好教师教学内容关、授课关和评价关。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培育和推广高水平教学成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的改革试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重视实践实验教学,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和学生创新平台建设,抓好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实践教学管理,不断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推进办学模式创新,不断增强办学吸引力和竞争力,努力提高招生生源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

(二)实施特色兴校战略,着力打造符合哈工大要求的学科特色

坚持以海洋为背景,以现有人才和拟引进高层次人才为核心,汇聚学科队伍、凝炼学科方向、增强学科实力,构建高水平的特色学科体系。坚持边规划、边建设、边调整的原则,推进重点特色学科和其他支撑学科的协同发展,通过局部率先突破带动学科水平整体提升,不断适应特色发展的建设要求。按照“大方向、大体系、大平台”的建设思路,推进主体学科、基础学科和通用学科的集成与整合,强化与校本部的联动发展机制,形成具有重大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的特色学科群。围绕学科群建设,搭建互通联动的信息平台、互渗交流的人才平台和互补共享的设备平台,通过承接重大科研项目,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发展。优先发展面向海洋的主体学科,在资源配置、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确保按计划成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两个学科博士点。

(三)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建设符合哈工大标准的师资队伍

着眼校区未来发展需要,按照“大师﹢团队”的人才模式,做好师资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的人才政策,重点引进高端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进较大突破。努力提高现有教师整体水平,鼓励教师在职学习和出国访学,提高博士化率和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积极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形成高素质的后备人才梯队。注重人才激励、约束、竞争和评价等制度的系统性建设,实现人才制度体系的完善与创新。采取务实高效的保障措施,为省部级特色学科、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提供更多支持。充分利用威海优越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吸引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短期或中长期的学术交流,通过多种方式汇聚高端人才。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绩效工资制度,健全教师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同时建设好与教师队伍协调发展的教辅队伍、干部队伍和后勤保障队伍

(四)实施文化铸校战略,着力凝聚推动校区发展的精神力量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根本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风尚,逐步形成广大师生员工认同的价值追求和道德规范。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哈工大精神,学习吸收优秀文化,推进文化创新,打造文化品牌,不断丰富哈工大文化的时代内涵,形成对教职员工更具凝聚作用、对学生更具陶冶作用、对社会更具示范作用的大学文化。通过典型示范,弘扬主流文化,努力构建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精神需求的文化体系。要把海洋文化融入到哈工大精神文化之中,真正使哈工大精神与海洋文化相互交融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推动校区特色发展的精神动力。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唱响网络文化主旋律,着力营造追求卓越、奋发进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五)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着力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

坚持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牵引,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重大科学问题进行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制定科研工作激励政策,大力推进学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与发展。立足校区现有研究基础,围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点服务好正在承担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项目,大力扶持具有原创价值的科研方向和研究领域,积极参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逐步形成具有校区特色、体现哈工大实力的优势科研方向。以校本部人才优势为依托,以规划建设山东省船舶技术研究院等重要科研基地为抓手,以形成科技竞争的新体制为目标,重点建设若干个科研创新平台。注重后发优势,把青年人才纳入平台之中,建成结构合理、国内领先的科研梯队。实现国家及省、部级奖项新的突破,青年基金项目和高水平文章发表有较大提升

(六)实施资源拓展战略,着力解决制约校区发展的瓶颈问题

在工信部、山东省、威海市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落实好共建协议,着力理顺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保障体制,进一步确立校区办学地位,从源头上解决好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紧紧围绕国家重大专项和科技基金,通过申报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科研项目及科技发展计划等,广泛争取国家资源以及省市资源积极与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以研发实体为基础的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参与大型项目联合申请、联合攻关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争取社会资源。要将校区发展有效融入到区域发展的框架之中,现有学科要与地方相关产业、行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不断加大服务区域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要整合优化校内资源,全面实行定编定岗和全员合同聘任制,稳步推进后勤社会化,加强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人力物力的效能。

三、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面对建设与哈工大发展相适应大学校区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不断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果转化为推动校区发展的政治优势和精神力量。

(一)以提高责任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按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求,紧紧围绕提高治校理政能力和水平开展校、院(系)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办学育人的本领。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建设与哈工大发展相适应大学校区的使命感。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工作程序、议事规则和保障措施。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实行干部多维评价考核及时调整不适应、不胜任的领导干部。加强干部梯队建设,完善后备干部培养计划,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将更多优秀人才充实到领导岗位。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教授会制度,健全党政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着力提高院(系)领导班子的事业谋划水平和执行力。

(二)以凝聚人心士气为重点,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基础性工作。抓好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将政治觉悟高和责任心强的同志选拔上来,明晰任务,创造条件,规范工作程序,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为重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抓好基层党支部设置和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和考察,特别要把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大学生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进一步做好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工作,做好困难党员的帮扶工作,大力宣传党员先进典型。

(三)以激发办学活力为重点,大力加强民主民生建设

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员工办学的方针,大力加强民主制度和民主作风建设,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扩大院(系)办学自主权,引导和支持院(系)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层次,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充分发挥校、院(系)两级教授委员会在学术事务中的作用。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校园民主,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支持教代会、工会依法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归国留学人员等群体的参政议政作用,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群团组织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重视离退休老同志工作,关心广大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国家人事聘用政策,逐步提高教职员工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

(四)以促进勤政廉政为重点,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坚持廉洁办学,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学习和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加强落实党委工作部署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加强对人事、财务、基建、招生、招标和资产管理等重点部门、重要岗位的监督,加强效能监察和审计工作。坚持惩防并举,严肃查处违法违纪、学术造假、营私舞弊等行为,努力为校区健康发展创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五)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学生,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紧密结合新时代青年学生特点,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构建教学和学生管理紧密配合、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努力解决大学生实际困难。树立多样化成才观念,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促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努力打造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和科技创新活动的特色品牌。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和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

(六)以提升社会形象为重点,大力开展舆论宣传工作

按照“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充分运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广大师生员工,努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发扬哈工大典型引路的优良传统,不断加大典型培树和宣传力度,让更多立足岗位、尽责兴业的先进典型彰显榜样力量,引导师生员工做校区改革的热情支持者、大力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广泛宣传校区改革和建设成就,积极创造有利于校区发展的舆论环境,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

同志们,建设与哈工大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大学校区,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是一次任重道远的创业。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我们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山东省委、威海市委、哈工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坚定信念,奋力拼搏,为哈工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文章发布员:张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