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专稿】春来秋去皆风景——写在第五次党代会召开之际

 

编者按:春来秋去皆风景,一草一木总关情。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哈工大(威海)的校园变得更加美丽和充满生机。在第五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我们特别编发这篇展现校园风貌的文章,以飨读者。 

春来秋去皆风景

——写在第五次党代会召开之际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哈工大(威海)第五次党代会即将召开。当我们在总结和回顾学校过往八年的发展和变化时,目光也不禁聚焦在校园里的那些楼,那些树,那些花,那些路。它们仿佛一段段立体的校史,在阳光下,在风雨中,记录和见证着学校一点一滴的变化。

请跟随我们的脚步,漫游校园,找寻这八年发展的足迹……

横看成岭侧成峰 风格体量各不同

从文化西路进了南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右边雄伟的科学技术研究院大楼。历时四年建设完成的研究院大楼占地面积近4平方米,其体量之大,唯有绕行一周或者深入其中才能真正体会到。研究院大楼沿用前校区以主楼为代表的欧式建筑风格,巨型穹顶下一号、二号楼向四面八方自由伸展。这座多功能的大型综合建筑除了办公,更重要的是用于科学研究,并采取商业化运作,目前已有包括“哈工大(威海)能源与环境研究所、“哈工大·新北洋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在内的40余个研究所、研发中心、实验室签约落户于此。依托校本部雄厚的科研实力,科学技术研究院在提升威海校区的科研水平、学术氛围、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以及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伟大战略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与研究院大楼遥遥相对的是三栋近90米高的高层住宅楼,它们像一道巨大的屏障,高高耸立在校园的西南角。置身高层,东南可将整个校园乃至威海市的景色尽收眼底,西面可瞭望大海和远山,其绝佳的观景效果、宽敞的面积、充足的采光、通透的格局为我们吸引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高层也是欧式建筑风格,在日月湖及主楼广场的映衬下,与主楼、研究院和谐统一,恰呈鼎立之势。

从高层住宅北望,眼前出现的是以海与山为背景的一组现代建筑。其建筑风格一改前校区庄重、典雅的欧式风格,而是采用现代艺术风格,造型简约、明快,富有活力和节奏感,在颜色上也大面积使用视觉冲击力极强的砖红色,与前校区建筑普遍采用的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新校区规划中的首批建筑,它们分别是七、八、九、十号学生公寓,四栋规模、风格、颜色几近相同的姐妹楼在步行街西侧依次排开,蓝天、白云、绿树、红墙,生机勃勃的新校区建设的大幕已徐徐拉开……

九公寓对面矗立着全国百佳食堂——学子餐厅。学子餐厅可同时容纳几千人就餐,同时设有功能先进、设备齐全的活动中心,现已成为我校师生举办小型文娱活动的主要场所。继续前行,是一座主体为白色的建筑——新教学楼(N楼)。N楼的设计与主楼、G楼、M楼截然不同。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上下贯通的大厅、宽敞的连廊、出挑的外墙、别致的内院、大面积玻璃幕墙等手法的运用为学生课余时间提供了无处不在的交流、讨论、观景和休息的共享空间。20066月,这座现代风格的综合教学楼如期矗立在新校区入口轴线南侧,北向望山,西面观海。整栋楼依地势而建,南北高低错落,东西横向造势,跨度长达120米。远远望去,海之滨,山之脚,气势恢宏、纯净洁白的新教学楼巍然屹立,其外墙间或的几抹红色与不远处红色的学生公寓群遥相呼应。 

  

玉兰花开颂母校  桃李芬芳谢师恩

每年春季,校园里最早开放的花是位于主楼西配楼图书馆门前的那片白玉兰。这是2008830,我校第一届学生——88级学子在纪念入学20周年之际,重回母校自发捐资、栽种的88棵白玉兰树,被称为“八八学子林”。洁白的玉兰花,花香如兰,温润如玉,表达了校友们对母校真挚的情感和美好的祝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片“学子林”更是威海校区办学近三十年来的第一批“硕果林”。在学子林中,与白玉兰一同挺立的还有“八八学子林”感恩石和写有“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碑石。

  

在主楼后花园还有一片“桃李林”。这是被评为全国先进班集体的0503101班的28名学子为母校留下的永久纪念。“雄鹰用翱翔回报蓝天,骏马用驰骋回报草原”,活跃在祖国大江南北、各行各业的毕业生们在这里留下一片绿荫,回报母校和老师的培育之恩。

桃花褪去樱花芳 梧桐叶落国槐黄

春日里,白玉兰的幽香还未散尽,一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便争先恐后登上了枝头。校园里最大一处桃花园位于二生活区,是2005年栽种的大片碧桃,约200多株。阳春三月,占尽无限春光的桃花竞相开放,白色、粉色、红色,饱满娇艳,妩媚婀娜。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当走过这片桃园,看到一树树怒放的桃花,怎能不激起我们满腔的斗志和无限豪情。

桃花过后,樱花登场。在M楼与学生二公寓之间,是2006年栽种的一片樱花林,每年的四、五月份,樱花盛开,满树烂漫,如云似霞。但樱花的花期非常短暂,也许一场春风或者春雨过后,樱花便开始凋落了,那一地缤纷的落英似乎在告诫莘莘学子,光阴荏苒,岁月如梭……

夏季,校园的主唱便是合欢了。合欢是威海的市树,校园里多个路段栽种了合欢树。六、七月份是合欢的盛开期,粉红的合欢花竞相绽放,花团锦簇,清香怡人,是校园里一道别致的风景,同时也是无数哈工大(威海)学子心中的一个情结,在“观海听涛”BBS中,一年一度花开花落的合欢成了同学们追忆四年大学时光最好的依托和载体。

  

当秋风吹落金黄的梧桐叶时,又奇迹般地染黄了环绕主楼半周的黄金槐。黄金槐是国槐的一种,被誉为“国槐皇后”,其特点是春秋两季树叶金黄色,到了冬季枝条也变成金黄色,所以十分醒目。在色彩单一的冬季,因着黄金槐、冬青、雪松与龙柏的合奏,我们的校园不再单调。瑞雪普降,在一片银白的世界里,一簇簇金黄的枝条,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别有一番景象。

八年里,校园的绿化面积共增加了17万平方米。主楼前广场、后花园的休闲绿地,学生公寓前的主题花园,教工住宅前的观赏果园,道路两旁茂盛的梧桐、合欢,已征规划地上稚嫩的银杏苗……哈工大(威海)已真正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大学。

纵横交错接山海  刚柔并济连日月

掩映在花草之间的是纵横交错、经纬相织的九条校园主干道。目前最长最宽的经路由体育场西北角起,路经水暖中心、七、八、九公寓、N楼,全长600多米,宽9米,2004年铺设完成。南接第二生活区和高层住宅群,中部与贯通主楼的大道垂直交叉,北抵N楼,并将随着新校区的后期建设继续向北延伸至山脚下。向西是N楼南侧的一条纬路,该路段西低东高,西行可达西门外的大海,东行可登高至将要依山而建的新图书馆。山高水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 赵杜峰/)

从校园南端到最北端,如果车行,需由最东端的环路绕行。途经我校的第一座办公楼,第一座教学楼,第一座住宅楼。道路两旁高大魁梧、遮天蔽日的法桐告诉我们,这是建校之初校园的第一条“创业”之路,它已由昔日的崎岖和泥泞变成了今日的平坦和宽阔,随着地势的不断升高向蓄势发展的新校区蜿蜒伸展。

如果您想近距离感受新校区发生的变化,就一定要在步行街上走一走。因为步行街是近万余名学生“公寓-教室-餐厅”三点一线校园生活的必经之地,当然也是学生们举办各种活动的首选场地。每年春天,文化节、艺术节、读书节、社团纳新、志愿者招募等活动在步行街接连登场,热闹非凡。但更多时候,长长的步行街是安静而又开阔的,这让那些穿插在行道树中的八块红色名言警句牌显得格外醒目。“道虽迩,不行不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相信这些圣者和先贤的箴言一定能让每天过往的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共鸣和思考。

步行街北端,连接蔚蓝大海的北方是已征的大片坡地,看起来不免有些荒芜。回首美丽的前校区,那一栋栋的高楼、一行行的绿树,十年、二十年前不也曾蛙声一片,沼泽满塘?我们坚信,当第六次、第七次党代会召开之时,眼前的荒芜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现代化的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留学生公寓、防洪工程、船舶海洋大楼……

  

与横平竖直的主干道间或交叉相连的是那些散落在后山、绿地、果园和广场内的花园小径,蜿蜒曲折,曲径通幽。行至主楼广场,沿着小桥的台阶拾级而下,便来到日月湖边,宁静的湖面上巍巍的主楼清晰可见。十年前,当这座酷似哈工大主楼的建筑矗立在胶东半岛时,哈工大的精神和传统也一同根植在了这片热土上。比主楼更早挺立于此的是楼前的两棵松树,根同一处,相伴而生。春夏秋冬,一种颜色;寒来暑往,一种姿势。两棵松树不疾不徐,静静地生长,不求轰轰烈烈的春华秋实,只为大地带来生机和绿意。这或许就是“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哈工大精神和品质吧。每年的6月,学校在广场上举行盛大的毕业典礼,每一名身穿学位服的毕业生都要绕松徐行一周,来到台阶下的广场接受导师援正流苏。主楼前,松树旁,我们送走了一批批学子,又迎来了一批批学子,哈工大的精神也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

漫步校园,我们发现,除了被广大师生经常提起的主楼、日月湖、合欢树……校园里还有很多并不起眼的建筑,还有很多我们根本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它们正如那些同样平凡的广大教职工,在哈工大(威海)的发展和建设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付出,哈工大(威海)的宏伟蓝图才会更加美丽,更加辉煌!               ·刘占辉·

 

文章发布员:张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