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看发展】我校图书馆七年发展变化纪实

       题记:七年过去了,图书馆似乎还是那个图书馆;七年过去了,图书馆已不再是那个图书馆……

  图书馆作为大学精神的守望者,我们通常赋予它这样的概念:“宏伟的建筑”和“丰富的资源”。回顾2003年,图书馆拥有藏书11万册,数据库2个。位于西配楼1-3层的馆舍虽然是2002年随着主楼的竣工刚刚投入使用,但与一所大学图书馆应有的规格还是不相匹配。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学校的实情,阻碍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两大瓶颈——馆舍和资源问题还将长期存在。面对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以及同行的快速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办?是以客观原因为借口仅仅维持日常工作,还是开拓思维,寻求发展?我们选择了后者。在学校党政领导下,在历任馆长的带领下,全馆同仁,艰苦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使图书馆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资源建设——规模与质量并举

1.图书经费屡创新高 馆藏图书大幅增加

2004年~2008年,我校图书经费从100万连续增加到315万,屡创新高。馆藏图书也从2004年的15万册猛增到2008年的52万册,增幅为246%。虽然馆藏据教育部评估所要求的80万册(生均80)的指标还有一定差距,但是鉴于我馆建馆历史较短,资源老化较慢,时效性相对较强。从2009年起学校研究决定压缩图书经费,由发展规模向提高质量转变,加大电子图书的投入。2004年我馆拥有电子图书8万册,现有电子图书90余万册,增幅为1025%

2.资源共享与合作逐步纳入正轨 全校师生广为受益

  继2001年开始免费使用校本部第一个数据库Ei以来,经与校本部图书馆以及各类数据库商多次磋商,共享数据库逐年增多。无论从数量还是类型上都位于山东省高校图书馆前列,极大地弥补了馆藏纸本资源的不足,同时也慢慢改变了广大师生在网络和信息化时代获取资源的方式和方法。尤其2004111日“哈工大图书馆与哈工大(威海)图书馆业务合作研讨会的召开更使资源共享与合作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威海校区现已可以正式、同步使用校本部图书馆引进的所有中外文数据库。截至目前我们共享数据库60余个,每年节约经费约600万元。

20041223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与我校正式签署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图书馆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签字仪式结束后,当时的校学生会主席焉野同学代表全体哈工大师生,手持哈工大(威海)图书证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图书馆借到了第一本图书。这标志着两校师生从此可以享有对方馆的所有资源和服务。由于两校地理位置毗邻、资源互补,此举受到两校师生的热烈欢迎。馆际互借开展七年来,我们师生在山大图书馆的读者达20万人次,借阅图书30余万册。

  与清华大学、校本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图书馆签订馆际互借、原文传递协议以后,我校又陆续与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签订了协议。日前,刚刚开通了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山东省馆际互借共享版服务。

3.师生共同参与 资源建设更加科学合理 

  为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了由主管校长负责、各院系资深教师参加的“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同时还通过招募义务采访员、网上荐购、到馆荐购、教师参与现采、发放调查表等多种方式引导广大师生参与资源建设,从而提高了该项工作的合理性。在电子资源的采购方面,采取全校范围内的试用-反馈-分析-购买等流程,重大数据库采购由“文建会”成员现场参与数据库商的报告演示并参与意见。

二、管理与服务——全方位拓展

1.全面延长开馆时间  

  面对广大师生的迫切要求,2004年春季学期末,图书馆克服人员紧张的困难做出了一项“艰难”的抉择——全面延长阅览室开放时间,由原来的5×7(每周工作5天,每天7小时)工作制,改为7×12小时工作制,寒暑假照常工作。延长开馆时间以后,到馆读者、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在方便读者的同时,也弥补了资源紧张的不足。

2.简化归并工作流程 高效规范

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合并后的图书馆根据新形势、新情况,陆续开展了系列改革:首先将集中的由工作人员操作的还书改为分散的自助还书,此举不但方便师生,而且节约了很多后续的工作环节;根据文献类型重新规划部室,图书和期刊的采访、编目、典藏、流通和阅览等环节全部由新成立的图书部和期刊部各自独立完成,原则上不再业务交叉,减少了跨部门工作交接时容易造成的衔接不良,提高了工作质量;打通采编典工作的物理界限,提高图书加工效率,缩短图书上架时间,力争做到前期加工各个环节零库存;对馆藏所有流通阅览的40余万册图书期刊逐一进行了盘点,在摸清馆藏的同时,也梳理并解决了以往工作环节和管理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3.自动化管理不断升级 日臻完善

  我馆自2003年引进“江苏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以来,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不断升级系统,功能日趋强大,现已实现采编典流、公共查询、连续出版物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实现了超期催还、预约到书、委托到书等消息发布;增加了新书通报、预约、续借、读者荐购、期刊导航、E-mail1提醒、可视化分析等功能和服务。

4.参考咨询从无到有 以点带面

我馆的参考咨询服务从最初的电话咨询,到馆咨询,逐渐扩充到FAQEmail咨询、在线提交,BBSQQ等多种形式,从无到有,以点带面,为广大师生在利用图书馆和资源获取方面提供了全面、便捷、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同时有针对性地推介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

5.读者教育  教学讲座 交叉配合

  我校2003年首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10学时的文献检索课,反响很好,应广大学生的要求,在2004-2008年间逐渐增加到22学时,总授课124学时,选修人数1920。为使受众人数更多,讲授更有针对性,在教学的同时,图书馆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专题讲座,以弥补该课程选修学生因专业、年级跨度大、一次集中教学不能全面兼顾的弊端和缺憾。

、科研学术 连创佳绩

图书馆可持续、有竞争力地发展离不开培养一批钻研业务的学术和科研队伍。图书馆一直非常重视学术氛围的营造,定期举办馆内业务培训,出台各项鼓励措施,尽可能支持馆员参加业界学术交流和业务研讨。多年来成绩喜人,共发表学术论文21篇,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8项,开发业务软件1套,自建数据库1个。

、宣传推介 精彩纷呈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随着人们获取信息途径的增多,图书馆早已不是首选。如何提高馆藏各类资源的利用率,如何影响广大师生摈弃仅仅通过网络吸取分散、不系统的碎片知识和信息是我们宣传图书馆各项资源和服务的初衷,为此图书馆举办了多种多样的宣传和推介活动。

1.以世界读书日为依托开展读书节活动

  在全国乃至全球大力宣传4·23世界读书日之际,我馆于2007423日举办了主题为“传承文明、享受知识”的第一届读书节,该项活动由材料学院协办,已连续举办四届。每年的423日,在通往N楼的步行街上都能看到热闹的读书节场面。它已成为众多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代表和缩影。

2.馆藏视听光盘系列播放活动

  自2005年“百家讲坛”光盘系列播放以来,视听资源的关注度明显增加,在此基础上,图书馆于2006年先后举办了两期“行走光影·解读历史”系列光盘播放活动,历时近四个月,分17个主题,共播放305张光盘,87场次,现场受众人数4400人次,相关公告网上浏览26802人次。该活动以影、音、文字等多种媒体形式,从人物、历史、考古、自然科学等多种角度阐释了中国历史和人类文明,为广大学生献上了一份视听文化盛宴,也为哈工大校园增添了一抹人文气息。

3.多种形式的征集活动

  “我与图书馆”征文、“破损图书展”、“拒绝图书馆不文明现象 创建和谐图书馆”漫画征集等等一系列活动的举办,在加深读者对图书馆的认识、倡导做文明大学生等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中“我在图书馆勤工助学的体会”征文活动使我们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我们的工作,也使我们从中意识到,对这些贫困生,不能仅仅分配他们完成工作而已,还应赋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关爱。

  图书馆还通过讲座、书展、网上调查、发放手册和指南等多种方式宣传我们的各类资源和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十七届六中全会党中央提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公益文化事业单位在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国民素质,倡导终身学习等方面的职能和作用。

五、旧馆改造 新馆规划——统筹兼顾 齐头并进

  本科教学评估以后,各级领导充分意识到我校图书馆方方面面存在的差距,尤其是馆舍问题,在原规划处、基建处等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图书馆从2007年开始,同时着手老馆改造或搬迁以及新馆的规划工作。四年来,先后制定了搬迁至N楼地下大厅、研究院大厅的搬迁方案3套,西配楼改造方案3套以及新馆规划方案3套。经反复申请、多方协调,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西配楼改造终于在127日破土动工,一期改造后一层将增加藏书面积214平方米,预计增加藏书56400册,同时增设阅览座位40个。

20113月召开的二届六次“双代会”校长工作报告明确指出,纳入校本部“十二五”规划的图书馆建设项目已得到工信部的大力支持,一座总面积3.8万平方米(一期两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正在立项论证阶段。凝聚着全校师生多年梦想和企盼的新馆建设终于启动了。

结语:一路走来细回眸,再创辉煌看明朝。20116月,学校机关部处调整,网络中心、综合档案室并入图书馆,给图书馆注入了新的人才、资源和理念。相信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热切关注与大力支持下,合并后的新图书馆将以“一切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人才培养服务”为工作目标,不懈努力,积极开拓进取,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并力图使图书馆成为全校师生心之向往的文化和知识圣地。

·刘占辉 崔令江·

文章发布员: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