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晚," />
校友胡世祥讲述自己的人生“体验”






 

528晚,刚刚被聘为哈工大(威海)兼职教授哈工大杰出校友、总装备部原副部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常务副总指挥胡世祥中将来到N楼学术报告厅,做客“90周年校庆•90名家讲坛”,与威海校区的学子们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

 

胡世祥将军1960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无线电系自动控制专业,1965年毕业分配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今年是他入校50年,正值母校90华诞,在美丽的威海校区与学子们对话,胡世祥显得很激动。他说:“坐在这里,我好像年轻了50岁,又遇到了同桌的你。”开场的几句话,一下子拉近了70岁老将军与同学们的距离。

 

毕业后胡世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待就是20多年,1970年他作为发射手,亲手按下按钮,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太空。作为中国载人航天的常务副总指挥,胡世祥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做了大量工作,几乎参与了中国的所有火箭及导弹发射,也创造了很多次“中国第一”。胡世祥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的感悟娓娓道来。“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体验。”“有人说成功是才能和机遇的组合,我认为还应该加上感悟和控制。机遇是客观存在的,若你不知道哪些是机遇,就没法去抓,机遇也就溜走了;能控制自己很重要,不该出手时就不能出手。”

 

“我国的航天事业每10年就有一次大的飞跃。”说起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史,胡世祥如数家珍。而每一次飞跃背后都是航天人不畏艰险的努力付出,都令全世界华人为之自豪。将军自豪地说:“以前中国是穷国无外交,现在的中国可以干任何想干的事,尤其是别国干不了的事。这要感谢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在工作的最后十年,是胡世祥任务最集中、影响最大的十年,上百次卫星成功发射的经历使胡世祥获得了“常胜将军”的美名。但在报告中,胡世祥却戏称自己是“常败将军”。他说:“40年来,我经历了卫星发射所有的失败,同中国的航天事业一起走过了两次低谷。但我屡败屡战,决不气馁。”胡世祥坦言,他之所以能够愈挫愈勇,首先要归功于50年前在哈工大受到的教育。

 

50年前在哈工大求学的经历令胡世祥终生难忘。他和同学们分享了在母校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我入学那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粮食实行配给制,老师同学们都吃不饱,暖气水流下来,把楼梯冻成了滑梯。每天早晨起来我们都要掐掐小腿,看有没有浮肿。上课时老师快讲,讲完后我们赶快回到床上躺着,节省体力。当时我们宿舍到教室步行需要四五十分钟。有一天,我们正躺在床上‘劳逸结合’,画法几何老师顶着风雪、饿着肚子来给我们答疑,他走到大家的床前,挨个问同学们有没有什么问题。老师眉毛上的霜和汗水混在一起,他那张对学生无限关爱、对事业无限忠诚的脸,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多年以后,再回想老师那张坚毅的脸,仍然令胡世祥感慨万分。“老师是无私的化身,他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老师用行动告诉我们:对待自己的事业,再苦再难也要做下去。”

 

1965年毕业前夕,胡世祥和老师同学们登上主楼11层,俯瞰哈尔滨的风光,感觉处处皆美景。“但有四分之一的同学没有坚持下来,没能毕业。那时我就想,成功与否就在于能不能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毕业后胡世祥分配到现在的酒泉卫星中心,当时那里“不仅山上不长草,连人都少见”。国家要富强,总要有人做出牺牲,胡世祥怀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想法在酒泉一呆就是25年。“只有演好自己现在的角色,才能有机会演以后的角色。”

 

航天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密切配合,精密度要求很高。深受哈工大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熏陶的胡世祥对此有深刻体会。“颗颗螺钉组成祖国大业,个个按钮维系民族尊严。任何一件普普通通的事都要一丝不苟,做深做细。”他告诫同学们,要多参加活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要培养团队精神。

 

报告会后,胡世祥将军与同学们进行了现场交流。在回答同学们关于如何处理工作压力的问题时,胡世祥将军讲道:“要把压力变成动力,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是要准备好应对的办法,二是要准备好承担责任。”报告中胡世祥将军的幽默和豁达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有同学们问怎么才能培养自己这种豁达的心态呢?胡世祥将军说:“人的一生伴随着无数的困难、压力、挫折,要学会善待挫折,换位思考。要不断地体验生活,磨练自己。还要有自信,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

 

此次胡世祥将军报告会是哈工大校庆90周年系列活动“90周年校庆•90名家讲坛的一部分,由哈工大校庆办、哈工大(威海)校庆办主办,哈工大(威海)学生处、团委、新世纪讲坛承办。报告会吸引了800余名师生的热情参与。(记者 张玉芹文/

 

 

 

 

 

 

 

 

 

 

 











文章发布员:隗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