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开拓 打造一流大学校区

 

 

201021,春雷已在苍穹中悄然涌动,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当天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威海市在济南签订了联合共建哈工大(威海)协议。消息传来,全校师生无不为之欢欣鼓舞,这是哈工大(威海)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意味着这个由全国重点大学跨省、市异地办学的大学校区从此将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也必将承载更厚重的历史使命,迎接更大的挑战。

 

回顾历史,我们感怀不已。25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历经艰辛,也收获了喜悦。25年前,在原航天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市人民政府为响应中央关于加速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各级专业人才的号召,共同商定在威海市建立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1985126,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杨士勤和威海市市长李同轩代表双方在“创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的协议书上签字,决心共同把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办成一所高水平、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工科大学。从此,太阳岛与刘公岛架起了友谊桥。1987917,原航天工业部正式批准建设哈工大威海分校。1988年秋季,首批205名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和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计划内委培大专生入学。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历来是哈工大精神的重要内涵,在一片盐碱地上,哈工大威海分校的创业者白手起家,谱写了一曲豪情满怀的创业之歌。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些大事记:

20011016,威海市人民政府与哈工大共建哈工大威海分校签字仪式举行。协议约定,五年内总建设经费达1.5亿元人民币,其中威海市贴息贷款1亿元,哈工大投入5000万元……

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哈工大威海分校已经初步具备了重点大学的育人环境和条件。2002829,哈工大暑期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将威海分校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2004128,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哈工大(威海)学生的学籍管理从黑龙江省教育厅转至山东省教育厅。至此,哈工大(威海)已由过去的国防科工委、哈工大、黑龙江省教育厅共管转变为国防科工委、哈工大、山东省教育厅共管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

 

如今,昔日的哈工大威海分校只能在老照片里寻觅踪影,曾经的芦苇荡已没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巍峨壮观的楼宇、波光潋滟的日月湖、宽阔平整的运动场,15个院(系、部),38个本科专业、10000名全日制在校生,已经圆满实现了25年前立下的建校目标。

 

回顾历史,我们懂得感恩。哈工大(威海)建校二十多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主要得益于山东省和威海市的大力支持。共建协议签署后,省、市方面将继续给予哈工大(威海)更大的支持。“有为才能有位”,这就要求哈工大(威海)今后在地方未来的发展蓝图中,更有作为,以回报社会。当然,我们应该用科学而辩证的观点看待共建协议的签署,它既是历史性的机遇也是新时代的挑战。共建协议签订后,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不会一下子消弭无形,只有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客观地分析我们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压力,才会使哈工大(威海)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由规模发展到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加大国际办学力度、与哈工大国际一流大学相适应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唯有内涵建设才是学校发展的持久动力。我们必须围绕如何加快发展、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拓展视野,积极创新;充分利用学科和人才优势服务于山东省的重大科研项目,积极参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及打造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建设,重点建设好船舶与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及电子信息、汽车等学科和专业,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全校师生将继续发挥哈工大精神,铭记责任,竭诚奉献;求真务实,崇尚科学;海纳百川,协作攻关;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大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把哈工大(威海)办成国际一流大学校区而努力。

文章发布员: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