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琦做客新世纪讲坛 讲述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新世纪讲坛”创办十周年纪念会迎来刘家琦教授

 

感受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1020晚,校教授委员会主任、哈工大原副校长刘家琦教授来到N楼学术报告厅“新世纪讲坛”十周年纪念会现场,以访谈的形式讲述了自己感受到的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激励同学们成长成才。

 

在当天举行的十周年纪念会上,新世纪讲坛特别邀请到我校教授委员会主任刘家琦,校党委副书记王建文,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会长张廷斌教授,科学技术处副处长黄博,学生工作处处长助理马海鹰,宣传部刘枫,国际合作处李仙,校团委副书记、新世纪讲坛指导老师刘群,校团委朱美丽以及新世纪讲坛第一届负责人、讲坛创建人刘健来到现场。王建文副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祝贺“新世纪讲坛”创办十年,并向为办好“新世纪讲坛”而付出辛苦努力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感谢,同时他希望讲坛紧密结合学生发展的需求,继续举办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文化、励志等方面的讲座,继续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创办于1999年的学生社团“新世纪讲坛”今年迎来了10岁生日。10年来,讲坛共举办各类讲座近300场,到场学生60000余人,已成为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学习交流课堂和校园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早在2000年,当时担任哈工大副校长的刘家琦教授就来到新世纪讲坛,为同学们做过一场学术讲座。时隔九年,又站到这个讲坛上,刘家琦教授讲述了自己对于中西方教育文化的亲身感受和深刻思考,也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开阔了视野。

 

在主持人孙龙显示的几张老照片前,刘家琦教授回顾了自己早年的留学经历。1960年从哈工大数学系毕业后,刘家琦留校做了老师,1980年,他作为第一批留美学者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之所以选择这所不算太出名的大学是因为当时著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在这里担任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数学系与理论物理研究所在一座楼上,刘家琦得以经常接近杨振宁。就是在杨振宁的影响下,刘家琦选择了CT领域作为自己的一个研究方向,并在回国后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的杨振宁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学贯中西的他一直在思考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经过长期思考他得出结论:东方教育是演绎式,而西方是归纳式教育。演绎式教育学习效率比较高,而归纳式教育符合人们认识自然的规律,所以西方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力比较强。刘家琦对此结论深表赞同。因为子女定居美国,孙女、外孙都在美国上幼儿园、小学,退休后刘家琦经常去美国,由此亲身感受了中美幼儿教育的差别。他讲到,美国的幼儿园都是“放羊”式教育,让小孩子尽情玩,培养的是动手能力、创造精神和想象力,而国内很多幼儿园教的是认字、算术,扼杀了儿童的想象力。“我现在看到背着大书包的小孩儿就会觉得很可怜。我小时候虽然物质生活不丰富,但可以玩,感觉很快乐。而现在小时候学业沉重,等上了大学本应好好读书的时候很多学生反而放松了。这就把学习过程颠倒了。”

 

刘家琦讲到,诺贝尔奖获得者有7名是华裔,但中国大陆无一人,关键问题就在教育。面积与北京市差不多、90%的土地属干旱的以色列之所以成为农业强国,靠的就是科学教育。它的人口总数仅为上海市的三分之一的,却拥有7所世界一流大学、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教育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培养创新人才。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思考、身体力行的问题。

 

知晓了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怎样指导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呢?刘家琦在与同学们交流时说,教育的目标不在于追求高学历,也不在于考上名牌大学,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要经常分析自己、解剖自己,多吸纳周围有益的东西,在不断认识自我中成长。他认为,决定一所大学是否优秀的要素有几个:人力资源、有形资产、文化内涵和教育制度等。高水平的教师、优秀的学生和高效的管理队伍构成了优秀的人力资源,而教舍楼房、实验设备、图书馆就是有形财产。威海校区建立20多年,近几年才得以快速发展,在有形财产上可能有所欠缺,但同学们完全可以利用其他途径把这种欠缺补足。他给了大家一个“公式”:“成才=机会+环境+家庭+努力”,鼓励同学们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资源,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依靠自己创造成长成才的机会和环境。

 

整个访谈蕴含着智慧,闪烁着激情。刘家琦教授的生动讲述带给同学们的不仅是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的深刻思考,更是一名献身教育事业近50载的老教师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与嘱托。(张玉芹 文/

 

 

刘家琦教授

 

 

为“新世纪讲坛”题词

 

校团委副书记、讲坛指导教师刘群向刘家琦教授赠送纪念品

 

 

 

校党委副书记王建文讲话

 

讲坛第一届负责人刘健

 

 

 

 

文章发布员: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