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精品课程《机械原理》建设纪实

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

——省级精品课程《机械原理》建设纪实

 

现代产业界对于人才的需求更注重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工程人才,这对于我国工程人才的培养理念、机制和方式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要求。对于工程教育质量,企业的反映是:毕业生上岗适应慢缺乏团队工作经验,沟通能力、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具体教学中的反映是:理论脱离实际、实践环节薄弱、产学脱节的问题尤为严重。针对这些问题,我校《机械原理》课程团队在课程负责人刘会英教授的带领下,将基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融入到了系列课程体系建设中,通过立体化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综合课程设计改革和教学模式的改变,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模式,达到了同时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标。2005年,该课程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是我校首批获得该荣誉的课程之一。

 

课程团队注重教材编写,他们以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为主线,以机构创新设计为重点,编写出版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基础》。教材里引入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适度拓宽知识面,更加注重与工程实际的结合,以期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对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及机构的创新设计进行完善,引导学生增强创新设计意识,掌握创新知识,培养运动方案设计和机构创新设计的基本技能与素质。系列教材《机械基础综合课程设计》及《机械学基础》教材涉及内容对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起到很好的引导,使用效果良好。《机械原理》教材还获得2009年山东省优秀教材一等奖。

 

该团队还注重教师自身建设,要求每一位教师做到融知识、思维、方法、原则与精神为一个整体。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做系统变革,全面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学生做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则是学生活动的协助者,这样才能使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有机联系的方法学习工程,使学生得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通用能力和方法。为此,他们深入学习研究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在“做中学习”及创业教育等方面的教育理论,并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将科研成果引到课堂上,起到以科研促教学的作用。

 

他们淡化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的严格界限,把两门课各自独立的课程设计合并起来并将课程设计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施“弹性时间”安排,开放式选题(包括学生的科技创新、企业项目、教师科研项目等内容),通过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刀实枪的训练项目,特别是交叉学科的项目(包括以产品和系统的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的学科交叉题目),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强实际工作能力提供条件。这样避免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照搬照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的现象。

 

能力来自于实践,该团队积极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创新设计室。他们将科研经费的节余用于补充设计室硬件条件的改善;积极扩大与企业合作共建,曾得到企业单次12万元的仪器设备资助;聘请机械电子专家蔡鹤皋院士等国内知名人士担任指导,他们的精湛技术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影响非常大;他们还有计划地安排企业经理、技术人员来校开设讲座和座谈,学生们了解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联系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了真刀实枪的训练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会议等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全国重要比赛。他们把设计室作为培养综合能力的平台,不断引导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近几年,本科生发表EI检索论文7篇,申请专利23项,完成科研项目5项,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比赛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0余项。实践证明,这种培养模式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自学、研发、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人际沟通等综合能力。从创新设计室毕业的学生无论是在读研究生还是就业都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读研的学生成为导师的得力助手;工作后学生在自学、研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上非常突出;出国深造联系到世界一流大学的占80%

 

围绕课程教学体系改革这一研究项目团队先后完成了6项教学研究项目。其中,山东省 “完善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设计能力” 项目,通过了山东省教育厅主持的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认为:课程教学体系以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为主线,以机构创新设计为重点,将综合能力培养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发明创造、工程项目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成效显著。该项目的研究对于完善机械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体系具有的一定的理论意义,从总体上来看,该项目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黑龙江省教育厅立项的2个项目已通过鉴定和验收;还有多项校级研究项目均已结题,为教学体系改革提供了有力保证。近年来,获得多项校级、省级一等奖项,发表相关方面教学论文8篇。教学成果分别参加全国、华东区、山东省教学经验交流会,受到专家们的大力推广,已有多所院校使用该成果,收到良好效果。

 

课程负责人刘会英教授,在近几年中,主持省级教学研究课题3项,发表教学、科研论文40余篇。2006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三届教学设计一等奖2007年被评为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2005年至2008年连续4年被评为山东省机电产品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08年荣获山东省20072008年度创新实践教学成就奖、2007年被评为第十届“挑战杯”全国优秀指导教师,2005年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李瑰贤教授是我国机械原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在本课程的建设中,从教学研究到实践教学,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为课程建设的顺利完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课程主讲教师赵继俊教授,自1983年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先后主讲过《机械设计》、《优化设计》等多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他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和三育人标兵等称号。近年来,发表教学、科研学术论文40余篇(EI收录6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部,2006年被评为哈工大教学带头人。朱东华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由他主讲的《机械设计》课程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近年来,发表教学、科研论文多篇,为《机械原理》课程做出了较大贡献;其他主讲教师彭云峰、赵娥、姜雪、王毅等都具备较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多次在校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团队逐渐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机械原理》课程团队一直以来不懈追求的目标,在以后的教学中,他们将根据课程特色,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一如既往,不断努力。

 

·邱惠妍 文·

文章发布员:系统管理员